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专业学生因缺乏专门的训练理论和运动康复保健知识,导致运动损伤比例很高。本文从体育专业学生教学特点和竞赛训练特性出发,探讨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手段。
  关键词:体育专业;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体育生的身体训练是体育专业的基本保障,掌握一定的运動损伤预防和康复方法不仅能提高专业水平,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竞技水平。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他们需要经常参与各种技术难度高、强度高、强对抗的体育活动,因此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运动损伤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和运动训练中的严重慢性损伤,也将出现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一、引起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1.体育项目的专业特点
  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和运动训练、体育项目、体育环境和设备等有密切的关系,还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心理状况、训练理论知识、人体解剖学生理特点以及外部环境等有关。
  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大学生的骨骼和周围的肌腱发育相对缓慢,因此,骨骼和骨骼附着的肌肉肌腱容易受伤。如果学生超重,身体会相对笨重,耐力低,关节磨损严重。如果训练不科学,在高强度训练的条件下,人体的力量、准确性、协调性、警觉性以及注意力都会显著下降,进而增加受伤的可能性。
  二、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目的与原则
  1.康复训练的目的
  (1)保持和提高身体机能。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维持身体的运动能力,保持机体功能,预防肌肉力量的下降,使康复者康复后短时间内的训练水平达到康复前;(2)受伤后合理地进行康复性锻炼,可以提高关节周围组织和肌肉的力量,促进受伤部位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快速恢复,保持身体机能和机体形态的有效协调;(3)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使机体能量消耗和恢复保持平衡,体能下降缓慢,恢复速度快,时间短。
  2.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1)科学诊断,开设运动处方。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恢复计划的基础上全面诊断,不完整的诊断会延迟、阻碍损伤康复过程;(2)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学习项目、疾病、功能状况,选择相应的康复手段和方法;(3)不要造成第二次损伤,要坚持有利于患者恢复的原则。应该尽量不要停止整个身体和受伤部位的活动,受伤肌肉运动开始得越早越好;(4)科学安排前后有序适当的运动负荷。在恢复过程中,恢复后开始行动的幅度、强度、运动时间和负荷的量应该逐渐增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
  1.坚持体育锻炼的系统性和进步性原则
  对不同性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学生,无论受伤或不受伤,应该分开指导学习。如果学习中教练给相同的运动量和强度,学习相同的技术动作,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伤率相对较高。
  2.注意训练前的热身和拉伸运动
  训练前的热身和伸展运动是有意地让肌肉和软组织进行激烈运动之前增加动作的运动幅度和润滑度,使伸展肌肉或软组织积极放松,减少肌肉和软组织内部黏度,增加弹性。
  3.加强肌肉力量相对薄弱部分的练习
  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是防止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如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训练腰部、腹部肌肉,改善腰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平衡和增强其协调和对抗能力。一般力量训练往往只关注大肌肉群,忽略了小肌肉群的锻炼,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容易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4.了解过度训练下机体的裂变现象
  裂变现象的症候包括:慢性体重下降、非受伤引起的关节及肌肉疼痛、慢性肠功能紊乱、扁桃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鼻塞和发冷、出现皮疹和肤色改变、全身性肌肉坚硬、疲惫加重、失眠多梦等。当以上不良现象出现后,仍进行过度训练,会导致运动员机体得不到恢复,必将形成进一步的疲劳和裂变,造成损伤。
  四、小结
  当前体育专业学生训练损伤造成的原因主要分两部分,主观思想因素和客观条件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客观因素,教练员的训练水平、训练方法,场地器械,天气变化等条件直接影响学习对象的受伤概率。同时体育专业学生缺乏专门的训练理论和运动康复保健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运动损伤比例很高。体育训练准备活动要充分,准备活动要视教学内容要求和强度情况而定,不能轻视甚至省略热身活动。
  参考文献:
  [1]亢晋勇,张美芳,范书勋.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的运动性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52).
  [2]陈兴强.大学生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及其防治方法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1).
其他文献
卡洛斯·富恩特斯  Carlos Fuentes (1928-2012)  当代墨西哥国宝级作家,也是西班牙语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及散文家之一,与文学巨擘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以及胡里奥·科塔萨尔并称“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  1928年11月11日出生于巴拿马,父亲是墨西哥外交官,自幼跟随父母辗转世界各地,深受不同文化熏陶。16岁返回墨西哥生活。1950年,大学毕业,赴日内瓦深造,同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