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妈妈总会在闲暇时哼起这几句歌词。
  假期在老家的阁楼中翻找到许多奖章,捧去询问妈妈,妈妈的眸中闪过一丝光:“这是你曾祖父的……”
  对于曾祖父的记忆,最多的便是他有着军人的正气,威严却慈爱,每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有关战争的新闻和电影。
  望向那一枚枚奖章,红色锈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在诉说着无尽的红色故事。
  妈妈说,她从小就听着曾祖父讲的故事长大,现在,她要把这些故事也讲给我听:
  曾祖父出生在磨子碼头的一户贫民家中,年幼丧父,从小讨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抗日战争时期,曾祖父响应党的号召参军抗日,被编在栗裕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主力一师,当一名普通的战士。1944年农历腊月底,曾祖父所在的部队转战江南天目山,与国民党部队相遇,即将迎来一场恶战。当时部队通知提前过年,让大家饱餐了一顿,准备打仗。大年除夕傍晚,连部通知召开党员会议,支部要求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退却在后,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党员会一结束,团部命令部队立即轻装出发,抢在天亮前进入阵地,战士们把雨衣、斗篷扔掉了,连棉衣里的棉花也扒出来扔掉了。这年除夕之夜,雨雪交加,北风呼啸,天黑似漆,部队翻山越岭,急行在坑坑洼洼、尖石似刀、路滑似油的山道上,战士们的衣服早被雨雪浸透。虽然天冷衣薄,道路崎岖,忍饥挨饿,但行军速度毫不减慢,终于在天亮前抢先占领了阵地。从大年初一战斗打响,到正月初八,天目山第一次保卫战胜利结束。
  然而,对方军队却重新调整部署,再次进攻。天目山第二次保卫战开始。八天的二次保卫战天天下着雨雪,炊事班送不上饭,曾祖父和战士们干吞炒过的米,用雪水送下充饥。当时曾祖父所在的班排是前哨部队,曾祖父又是战斗小组组长,捉俘虏、侦敌情、探道路、访敌踪样样带头。仗打到第八天的早上,又发现了敌情,追到第二个山头,与敌人交上了火,敌军火力很猛,一颗子弹擦掉曾祖父大腿的一块皮,血流不止,但他咬牙继续战斗,可是子弹像雨点一样落下,又一颗子弹打穿他右足踝关节,他顿时无法站立,倒在了山脚下,部队其他战士拼命去追赶敌人,曾祖父重伤倒在敌占区,随时都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他拼尽全力爬到草丛中,整整一天半,水米未进,等到保卫战役结束,曾祖父被担架队发现,抬到离天目山30多里外的后方医院,在那里治疗养伤四个月,从此落下残疾。
  由于腿疾,曾祖父无法再上前线,转入地方继续战斗。在如皋和如东交界地区,坚持和敌人开展游击战。有一次曾祖父扮成乞丐到敌占区边缘侦查,那里沟河遍布,为了躲避追捕,曾祖父跳到河里,游泳逃脱了敌人的追赶,迅速向区委组织汇报敌情,我方部队得以及时撤离。后来曾祖父回忆,那次敌人为了追赶绞杀他,用掉了几箱子弹。
  解放战争三年中,曾祖父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没有过过一个安逸年。曾祖父一生风风雨雨,为那个时代、那个动荡的岁月付出了热血,贡献了毕生,老镇人都称曾祖父是当地的“李向阳”。
  听父辈们讲这些过去的故事,时光荏苒,老革命人的精神永不消散,隽永铭刻。毕竟,他们曾在这里留下一串红色故事,从此这里开出万千花朵……
  (指导教师:夏年凤)
其他文献
“哎?我的钥匙呢?”我掏来掏去,又狠狠地扯了几下裤兜,还是没摸到钥匙。  ——我又把钥匙弄丢了……  我三步并做两步地跑下楼去追赶刚出门的妈妈,她走得很急,这会儿已经走到小区门口了。“哎——妈妈妈妈!我忘带钥匙了!”“什么?快走快走!”她一把扯着我,飞快地跑回家开了门,又急吼吼地离开了,整个小区里都是她的高跟鞋“蹬蹬蹬”狂奔的声音。晚上回来,她气狠狠地说:“害得我都迟到了!”我囧得不行,但还是死鸭
深圳市田东中学建于1996年,座落于深圳市盐田区国家级风景区梧桐山脚下,笼着山岚,沐着山风,聆听山语,时时听得山音清悅——“山音”文学社得名于此。“知雅识雅,崇德尚美”是田东中学的校训,“悦读悦写,我手我心”是“山音”文学社的宗旨。  建社以来,“山音”文学社获得的荣誉有: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百佳中学生文学社团;深圳市首届“中小学十佳文学社”;中国校园文学社团联谊中心副主任理事单位;“中国当代
我国幼儿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末期起伏跌宕的发展历程后,满怀希望地进入了新的世纪。五年来,在国家推行经济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经历了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学教育资源调整、国有企事业单位教育职能剥离等教育改革后,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幼教事、业的新体制尚未建立,因而事业发展受到了强烈冲击。但是,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广大幼教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
初夏羞怯地来到世间,像小孩子。小孩子见到生人会不好意思。尽管是在他的家,他还是要羞怯,会脸红,尽管没有让他脸红的事情发生。小孩子在羞怯和脸红中欢迎客人,他的眼睛热切地望着你,用牙咬着衣衫或咬着自己的手指肚。你越看他,他越羞怯,直至跑掉,但过一会儿他还要转回来。  这就是初夏。初夏悄悄地来到世间,踮着脚尖小跑,但它跑不远,它要蓬蓬勃勃地跑回来。春天在前些时候开了那么多的花,相当于吹喇叭,招揽人来观看
这个世界,能抵达顶点的人必然很少。于是,有的久处山下的人,就会对山巅的一切心生恶意。自己这里不行了,也就见不得别人行。有的人就是这样,他未必失去了很多,但嫉妒和憎恨,让他的襟怀和格局也陷落了,人生才彻底走向末路。  这个世上样子最好看的人,是那些无论身处什么位置,始终能用平等的目光张望彼此的人。这份气质,源于巨大的善和悲悯。一个人,自己活得足够凄惶了,还要在心中盛着别人的悲苦,这样的人,一定活到了
2004年的5月18日,是我一生中刻骨铭心的一天,那天发生的一切,对我这个已有十多年工作阅历的老教师是一次严峻考验。  那天下午我在幼儿园门口写通知,突然听到门卫周师傅的问话:“你们是干什么的?”只听见有人回答:“我们来看一下大五班的陈希。”陈希正是我班上的孩子呀。我连忙停住笔,回过头一看,两个留着平头的年轻人正站在幼儿园门口。从外表上看,他们大约二十岁左右,形迹很令人怀疑。出于一种直觉和保护孩子
(一)  某校九年(6)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开场白】  自强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亦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人云:“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那些自强不息的君子不屈不挠,傲立潮头,成为时代jiāo子,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选择自强不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挥师灭吴;选择自强不息,司马迁忍辱负重,谱写绝篇;选择自强不息,苏东坡笑看坎坷,随遇
春 节  年的色调总是红色的。天色昏黄时,大路两旁悬起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晃,像红色饱满的果实,用扑鼻的香气预告这一整年的收获。金黄的灯笼穗也在晃,晃动舞步,仿佛要听见摇铃从一些低沉的音调里走来,发出脆响,只将大地软绵绵的躯体一同裹入微妙的舞步里。  这画面似乎千百年来从未变过,每逢新年,穿着火红衣服的人群就从摇铃响起的悠长的回音中醒来。  ——苏一格《年味》  行 船  风温柔地抚摸河面,一支弯
登高路上,我沿着刻满沧桑的巨石走在时光的道路上。  树上的鸟操着自个儿的方言,是在吟唱哪首绝妙的好词?抚着这颗45亿年的星球,我这样想着。  随着步履的深入,这片林子是那么安详。草的颜色越来越深,树的叶子越来越高,空气中旋转的是溪水的歌,抛下的是几粒晴朗的鸟语。快了,快到了。  路越来越瘦,瘦到已经容不下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只好映在泛红的岩壁上。  到了,儿时的井。井边有些细碎的蛛网——这是以往不曾
捐书老人  今年76岁的老人钱玉田爱好收藏,他连续几年在废品回收点挑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买下之后为乡村孩子捐赠爱心书屋。“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有的孩子看书比较困难,买不起太多书,有的书我看了觉得很好,孩子看着也会受益。”从亲戚朋友到同事邻居,他的捐书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年来,老人总共捐了一万多本图书,平均两天就来一次废品回收站的老人说,“只要还能动,就会一直捐下去。”网友们盛赞老人:废品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