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2020年圣诞致辞的概念隐喻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人类思维概念化的重要工具。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隐喻革命”。概念隐喻的使用在各种语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公众演讲,英国女王的圣诞致辞中广泛使用了概念隐喻。立足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探讨女王2020年圣诞致辞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及其在演讲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致辞的深层含义和概念隐喻在公共演讲中的意义。
   关键词: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 英国女王圣诞致辞 公共演讲
  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1]。我们的语言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在隐喻思维的反映。他们从认知的视角解读了隐喻现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概念隐喻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语篇中。近年来,概念隐喻在公共演讲中的应用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Lucas认为公共演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影响社会问题的方式[2],而概念隐喻则在其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公共演讲,英国女王的圣诞致辞对许多英国人和世界各地的人来说是圣诞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2020年的致辞中,女王回顾了这一年来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和人们应对疫情的团结,并对新的一年致以最美好的祝愿。致辞中广泛使用了概念隐喻。通过对致辞中的概念隐喻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致辞的内容。同时,概念隐喻在公共演讲中的作用也可以在研究致辞的过程中得以展现。
  一.理论基础
  Lakoff和Johnson将概念隐喻视为跨概念域的映射(mappings),人们可以通过始源域(source domain)来推理构建目标域(target domain)[1]。Evans和Green将目标域定义为“被描述的域(the domain being described)”,将始源域定义为“目标被描述时所依据的域(the domain in terms of which the target is described)”[3]。始源域对人们来说更加具体和熟悉,而目标域则更加抽象和模糊。与数学中的映射不同,概念隐喻中的映射可以创建新的目标域实体。例如,在Love is medicine这句话中,目标域是LOVE,而始源域是MEDICINE。通过把具体的MEDICINE映射为抽象概念LOVE,将MEDICINE这个元素添加到了时间域,形成了对时间的新理解。
  在Lakoff和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隐喻被分成了三种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1]。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是指隐喻中始源域的结构可系统地转移到目标域中去,使得后者可按照前者的结构来系统地加以理解[4]。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是利用空间方位来组织一个互相关联的概念的完整系统,如“上-下”“前-后”“远-近”“深-浅”“中心-边缘”等[1]。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则是以物体或物质来理解我们的经验[1]。Lakoff和Johnson进一步将本体隐喻分为三种类型:实体与物质隐喻(Entity and Substance Metaphors)、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和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1]。实体物质隐喻是把经验当作具体的实体和物质,从而通过特定物质的特征来理解抽象的经验;容器隐喻把如人的视野、事件、活动、状态等本体看作一个有边界的容器;拟人隐喻是将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点。
  二.英国女王2020圣诞致辞的概念隐喻分析
  通过分析英国女王2020年的圣诞致辞(演讲原文来源于英国皇家官方网站https://www.royal.uk/),共發现了26个概念隐喻,分别包含在17个句子中。其中本体隐喻所占比例最大,方位隐喻次之,结构隐喻最次。表1展示了女王2020圣诞致辞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频率。由于篇幅限制,接下来将在每种隐喻类型下对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解读。
  1.结构隐喻
  在结构隐喻中,始源域为人们建构目标域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结构,同时也突显和隐藏了概念的某些方面。在女王的2020圣诞致辞中共出现了两个结构隐喻。分别为:
  (1) But we need life to go on. (LIFE IS A JOURNEY)
  (2) And we owe them a debt of gratitude. (GRATITUDE IS A DEBT)
  例(1)中女王使用了一个典型的结构隐喻LIFE IS A JOURNEY,将“旅程”的结构映射到了“生活”中。“旅程”结构中包括旅行者、路线、障碍等,这些概念也可以用于“生活”中,如“生活”结构中的人、生活经历、挫折等。通过将“生活”隐喻成“旅程”,女王想要告诉人们,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就像旅程中的障碍一般。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收拾行囊,继续前进。例(2)中的“debt”指的是债务,因此“a debt of gratitude”是GRATITUDE IS A DEBT的隐喻性的表达。在债务关系中,债务人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女王将“债务”的结构映射到“表达感激”的结构上,将表达感激提高到“义务”的高度,突出强调了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贡献的感激程度。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与我们的概念系统中的空间关系相一致。Zoltán K?觟vecses认为,向上的方位往往伴随着积极的评价,而向下则往往伴随着消极的评价[5]。下方是女王2020圣诞致辞中出现的两例包含方位隐喻的句子。   (3) People have risen magnificently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year. (STRUGGLING IS UP)
  (4) Let the light of Christmas — the spirit of selflessness, love and above all hope — guide us in the times ahead. (MORE IMPORTANT IS UP; FUTURE IS FRONT)
  例(3)是对人们在面对疫情及其带来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描述。句子中的“risen”赋予了“struggling against the challenge”向上的方位,体现出英国文化对STRUGGLING的积极态度。例(4)中包含两个方位隐喻。句子中的“above”指的是在其他物体之上,意思是将“hope”看作最重要的精神,与其他精神相比处于更加向上的方位。另一个隐喻是FUTURE IS FRONT。通过运用“ahead”一词,把“未来”放在了“现在”的前面,形成了“未来在前,过去在后”的概念。
  3.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我们理解经验的最基本策略之一[1]。在女王2020年的圣诞致辞中本体隐喻也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隐喻类型。与本体隐喻有关的句子列举如下:
  3.1 实体和物质隐喻
  (5) For Christians, Jesus is ‘the light of the world’. (JESUS IS LIGHT)
  (6) Florence Nightingale shone a lamp of hope across the world. (HOPE IS LIGHT)
  与“light”有关的隐喻在2020年女王的圣诞致辞中出现得最为频繁。“光”是使人能看见物体的物质。在例(5)中,女王将耶稣基督喻说为“the light of the world”。耶稣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圣诞节是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以“光”这个实体概念来理解耶稣基督,可以让抽象的宗教概念具象化,更有利于民众理解。例(6)是女王对英国护士南丁格尔的赞美。在这个句子中,“lamp”指的是灯,即可以产生光的装置。短语“a lamp of hope”将“光”的特征通过映射作用在了抽象概念“hope”上,从而让观众更加理解医护人员的重要和伟大。
  3.2 容器隐喻
  (7) He represents millions like him who throughout our history have put the lives of others above their own. (HISTORY IS A CONTAINER)
  (8) For me, this is a source of enduring hope in difficult and unpredictable times. (TIME IS A CONTAINER)
  例(7)中,女王将历史视为一种有明确清晰的界限的容器,因此我们可以“穿过”历史。在例(8)中,时间被当作了一个容器,因而“hope”可以存在于时间之中。
  3.3 拟人隐喻
  (9) And light does more than create a festive mood — light brings hope. (LIGHT IS A CREATOR; LIGHT IS A PROVIDER)
  (10①) Let the light of Christmas — the spirit of selflessness, love and above all hope — guide us in the times ahead. (LIGHT IS A GUIDER)
  在例(9)中,光不仅是一个“creator”,也是一個“provider”。他与人类一样具备创造能力,可以“创造”节日的气氛。他还可以在艰难的时刻“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希望。在例(10)中,圣诞节之光被拟人化为 “guider”,是无私的精神、爱与希望的化身。这种精神之光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在迷失的时候找到出路。
  三.概念隐喻在英国女王圣诞致辞中的作用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工具,也是我们自我表达的媒介。在公共演讲中使用概念隐喻,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听众,有利于演讲效果的实现和演讲目的达成。
  1.促进信息理解
  公共演讲应以群众为导向,以易于群众接受的方式传递信息。公共演讲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社会问题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并且,由于在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观众的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因此,采用隐喻的方式可以将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化,使演讲更加通俗易懂,增进观众对信息的提炼和掌握。比如,将圣诞节之光比作“guider”能够让民众更好地理解圣诞节所代表的意义和节日背后折射出来的精神,从而将无私的精神、爱与希望铭记于心,践行于行,在艰难的境地中依然心怀希望,努力前进。
  2.调动观众情绪
  隐喻最早被当做一种修辞手段来研究[6],因此其修辞功能不可忽视。与平铺直叙不同,隐喻能够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启迪观众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观众可以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受到演讲者的影响。例如,当人们听到“Florence Nightingale shone a lamp of hope across the world”这句话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手执灯盏的南丁格尔的光辉形象,于是便在潜意识里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与光明和希望联系了起来。这样医务工作者的伟大形象将扎根于受众的心中,他们也将在社会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3.塑造演讲形象
  作为英联邦元首,英国女王是国家稳定和持续的象征,需要在政治生活中履行自身职责。圣诞致辞是一年间女王向公众传达信息的最重要的机会之一。圣诞致辞的内容以及女王在发表致辞时的表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王的公众形象。通过在致辞中使用概念隐喻,可以更好地表现女王对生活和事物的洞察力,同时缩短其与公众的距离。尤其在新冠病毒肆虐、人心惶惶之时,女王的演讲将是对处于困境和绝望中的人们的安慰和鼓励。有关“光”的隐喻在女王2020年圣诞致辞中出现频率最高。“光”象征着“希望”、“生命”和“力量”。女王想要借“光”来照亮人们的心灵,鼓励人们继续前进。由此,女王的自信、善良和远见在对“光”这个隐喻的使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本文分析了2020年女王圣诞致辞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概念隱喻及其对演讲的作用。在三种概念隐喻类型中,本体隐喻使用的频率最高,体现出本体隐喻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与“光”有关的隐喻在本次致辞中尤为突出,反映出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公共演讲中隐喻使用的特点。致辞中概念隐喻的运用在促进信息理解、调动观众情绪以及塑造演讲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英国女王2020年圣诞致辞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研究公共演讲中概念隐喻的使用提供有益借鉴。(指导老师:张征)
  参考文献
  [1]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Lucas S.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M]. New York: Mc Graw-Hill Companies, 2008.
  [3]Evans V., Green 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4]王寅.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K?觟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2nd ed[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6]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02):28-31.
  注 释
  ①与例(4)相同,但因涉及的隐喻类型不同,故重新标号。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微博作为新媒体中的一员,改变了人们的信息发布和传播交流的方式。微博用户对微博的依赖感和忠诚度,促使微博为载体的广告平台超越了传统广告平台。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后发现,已经有较多方面的研究围绕新媒体广告展开,相对而言,微博自媒体广告的研究仍属于一个新型的研究议题。所以在本文中作者从微博广告中选取了五类不同种类的广告作为分析语料。作者旨在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从及物性角度对五类微
内容摘要:施向东教授在《漫论近体诗格律对汉语韵律研究的意义》中提到“唐律五言句的节奏从2-3精细化为2-(2-1),而七言句的节奏就是(2-2)(2-1),本文根据这个结论做出三个方面的探讨,一是杜甫的律诗通过韵律节奏与语法的关系的龃龉达到顿挫的效果。二是语法与韵律冲突不能太大,五言诗中,一句之中,按照2-(2-1)韵律节奏读时必须有一个标准音步,也就是2-(2-1)前后两部分一定要有一部分要遵循
内容摘要:在中国佛学史上,有两首经典禅诗对世俗之人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神秀的《无相偈》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说”;惠能的《菩提偈》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因此被称为“顿悟说”。若将两者贯彻应用于人的德行修养的实践中,则“渐修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顿悟”之机,可遇而不可求;“渐修”则有章可循,通过循序渐进能最终达到目标。从每个人的自我发展、
内容摘要:动词名词化指的是通过用名词来替代动词来表达动词要表达的意义。名词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以往研究在探究名词化时大多运用认知结构以及语法隐喻角度进行分析而较少有学者从句法层面对动词名词化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旨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机制下运用题元理论、格理论以及DP假设来说明英语动词及动词名词化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动词 名词化 题元理论  动词名词化是动作逐步转化为动作状态
内容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输送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满足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首先得保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而培训则是教师素质提升比较有效的途径,职业院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思考培训思路,确定培养方向。大力推进师资力量培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