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闹别扭了,我们该怎么办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来到幼儿园,说孩子的腿被某某小朋友踢伤了,要“教育教育肇事者”,被老师制止了。由于身心特点,幼儿之间频繁地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什么情况下,
  孩子们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活泼好动的天性,由打打闹闹发展而来的冲突。
  ●合理利益受到侵犯。
  ●愿望没被满足,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自尊心受到伤害。
  ●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相互之间产生误会。
  
  家长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激愤型家长(婷婷妈妈):在户外活动场地,婷婷和一群小朋友正玩得高兴呢,竟然婷婷哭了,原来婷婷被旁边的华华撞倒了看着号啕大哭的女儿,婷婷妈妈激愤异常,她对着老师和华华大吼,并一定要老师惩罚华华这个爱闹事的坏孩子。华华吓坏了,他怯怯地看着婷婷妈妈,而婷婷哭得更响了。
  妈妈的观点:无端的打闹常常造成伤害,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惩罚那些爱闯祸的孩子。
  分析:这种心态的家长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用粗暴的方法处理问题,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凡事依赖父母的心理(号啕大哭),变得不合群和孤僻胆小。
  温馨提示: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发生矛盾总是难免的。家长应尽量少插手干预。要静观事态的发展,然后进行开导,从而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学习理解他人的感受,正确处理同伴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顺其自然型家长(田田爸爸):
  
  田田这几天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京京经常欺自他昨天,京京抢了他的玩具,今天,京京又推倒了他还没搭好的积木。回家的时候田田哭了可是爸爸说:“就这点事啊,没关系的,小孩子之间总是要打打闹闹的”
  爸爸的观点:争吵打闹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要阶段,家长不必过多干涉,只要教育他们不要过度就可以了。
  分析:这种心态的家长看似宽容大度,实际上是不负责任。对于尚无是非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放任自流。有的孩子可能在冲突中因找到胜利的快感而肆无忌惮,有的孩子则在冲突中感受到压力而逃避上幼儿园。
  温馨提示:“胜利”的孩子在打闹中获得畸形的快感,采长和老师如不及时引导并加以纠正,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霸道情绪从而难以管教。而对于被欺负的孩子而言,这种态度会使他们变得胆小怕事。因此当您发现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时,应该仔细询问是不是由同伴冲突引起的,当得到肯定答复时家长不要在表情上大起大落,而要面带微笑地说:“哦。原来这样,那你认为该怎么办呢?”启发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谦让型家长(文文妈妈):
  
  文文今天一直不高兴。因为妈妈不同意他买那个转得飞快的陀螺。来到幼儿因,文文还是闷闷不乐,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向老师报告,说文文和青青打架了。
  妈妈的观点:打闹是不对的,定要让孩子道歉认错。
  分析:这类家长下结论显得过于武断,不明是非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再次交往的积极性,应该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做出比较客观的处理,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温馨提示: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应尽量让孩子拥有一个好心情。孩子在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情绪不好的情况下,往往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别处,与同伴发生冲突。对于陀螺。妈妈可以说明不买的原因,或者给文文设定一个努力的目标,等文文达到目标后再买。
  
  鼓励型家长(牛牛爸爸):
  
  在讲小红帽的故事时,老师告诉小朋友.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牛牛说:“客人来了不开门没礼貌。”妞妞说:“万一客人是大灰狼呢?不听老师的话让大灰狼吃了你!”“吃了也比没礼貌强,没礼貌就没人喜欢你!”“你坏!”自尊心极强的妞妞大哭起采……
  爸爸的观点:无闹不成趣。争吵打闹是孩子童年记忆中最有趣的东西。尤其是争论是非观点,争论可以使人明理嘛。
  分析:这种心态的家长片面看待“争吵打闹”给予幼儿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他只知道“争论可以使人明理”的道理,却不懂得应教育孩子在争论的同时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当别人的见解正确时就应该接受。就刚才妞妞的观点来说,不无道理。日常生活中是有许多事情得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决定。
  温馨提示:“争吵打闹”过了头就不有趣了,在孩子打闹的时候,家长要适时地帮助孩子对事情进行客观的分析。帮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决断.从而增强孩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纵容型家长(青青爸爸):
  
  青青是个比较霸道的孩子,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宠着他,可到了幼儿园,小朋友都不让他。今天一来到幼儿园,青青又发现图书角那本自己爱看的科学图画书被中中拿去看了,青青一把抓过图书,两个人就扭在了一起。
  爸爸的观点: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经常打闹的孩子竞争能力强,社会适应度高,家长不应过度管教。
  分析:这类家长在认识上存在明显的误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更应教育孩子学会合作,凡事要与人商量。
  温馨提示:家长的宠爱往往让孩子产生霸道、自私的行为。过分宠爱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家长如何从孩子间的冲突中
  
  挖掘积极因素
  
  ●培养孩子与人共处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不善于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就像案例中的牛牛只认同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观点不屑一顾。加强与群体共处的情高教育有利于孩子接受别人。有时,孩子间的“争吵打闹”恰恰为孩子提供了与人相处的契机,家长适时的教育可以使孩子既获得友谊,又得到快乐。
  
  ●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家长最好问清事情的原委,启发他们辨明是非后自己去解决问题。像案例中的婷婷哭了,家长首先应做的是问清孩子哭闹的原因,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孩子明辨是非,学会处理和解决问题,增长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和技能。
  
  ●教孩子学会理解、接纳他人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以儿童教育儿童,以儿童感化儿童”,就是指儿童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教育。案例中的牛牛如果能倾听对方的意见,不仅不会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还能从中学到“老师的话要听,遇到特殊情况还应灵活变通的道理”。所以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们的交往行为,了解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启发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接纳对方的意见,最终相互谅解、握手言和。
  
  ●教孩子学会管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作为情商的核心,对于孩子来讲既是造成争吵打闹的关键因素,更是决定将来是否成材的重要因素。案例中的文文由于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去幼儿园就与同伴发生了打闹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管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激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
  
  争吵打闹给孩子带来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时是开怀大笑,有时是泪水涟涟,不管孩子产生哪种情绪,家长都要及时从该事件中总结出对孩子成长有利的积极方面加以激励,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自信,健康快乐地度过充满“打闹”情趣的童年生活。
其他文献
6月4日8点左右,杭州市雨声淅沥,可来自杭州市10多所幼儿园的20多位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陆续登上大巴。8点30分,大巴开出,在蒙蒙夏雨中,大巴开往德清县雷甸镇。这点雨可浇不灭小朋友参与读者联谊活动的热情。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让孩子亲近自然,走进农村幼儿园。一路上,小朋友欢声笑语不断。一个小时左右,车子到了雷甸镇中心幼儿园。一进幼儿园大门,就有小朋友和家长开始羡慕了,哇!好大一片种植园呢!里面种
内容简介    《抱抱》是一本几近无字的图画书。小猩猩一路上看到相亲相爱的各种动物,大家热切地抱在一起,表达对彼此浓烈的爱。可是小猩猩与妈妈走失了,妈妈在哪里。好希望有人抱抱他哦!好心的大象妈妈背起了他四处寻找妈妈,找着找着,树上传来了小猩猩熟悉的“宝宝”声,是妈妈的叫声!小猩猩大叫着“妈妈”,向妈妈扑去。  简单的故事内容,抓住了吸引幼儿最重要的两个元素,亲情关怀(抱抱)与对动物的好奇。想知道没
宝宝初入园,可能会情绪焦虑烦躁睡不好一材料:  黑米50克、小米70克、核桃30克、枸杞20克,清水800毫升制作:  1.将小米和黑米淘洗干净,倒入砂锅中,加入核桃,加水煮。  2.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砂锅盖子下面搁根筷子,防止溢锅。  3.烧开煮15~20分钟后,加入洗干净的枸杞,再小火煮5分钟即可。  主妇心得:  1.水要一次放足,尽量不要中途续水,否则会影响口感。  2.枸杞出锅前放入即可
明明从幼儿园回家后有些闷闷不乐,妈妈问:“怎么了,明明?”“今天上课时,我举手说要上厕所,老师说:“又是你,下不为例啊!”“那你上厕所了吗?”“上了,我想上厕所。”  养成良好如厕习惯是幼儿成长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同时也给不少幼儿带来了挑战。明明6岁,很早就能够独立上厕所了,但是,他在大小便控制上一直有些困难,有时夜间会出现尿床现象,在幼儿园活动时也会经常申请“我想上厕所”。家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带
快过年了!孩子们在节日里可以享受美味佳肴,放烟花爆竹,收“红包”,随父母走亲访友,多开心哪!如果爸爸妈妈合理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节日资源,不仅能让孩子欢乐、轻松地度过佳节,还会让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学到不少东西呢!    完美“红包”就这么简单    压岁钱究竟怎么给?给多少才合适呢?是否该把红包“收归家有”呢?如何利用“压岁钱”给孩子增长知识呢?    一、给父母的建议   给孩子意外的惊喜。父母可以
“您的孩子报了兴趣班吗?”这是很多幼儿家长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兴趣班,有的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琴棋书画样样兼通的绝佳途径,有的家长则是“别人报,我也报”,让孩子成为“跟风”的牺牲品……极端的例子是,山东潍坊在2008年通过教育局发布一纸禁令才“退”了兴趣班的“高烧”。为了解目前幼儿家长对兴趣班的态度和看法,本刊编辑部自拟调查问卷对200多位家长进行了相关调查。  兴趣,原本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
孩子入幼儿园后,家长们往往如释重负!好了,难题总算交给了老师!好堡自己成了教育孩子的局外人。其实,家长不应该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而自己做“甩手大老板”。客观地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家长、老师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教育,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家、园通力合作,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呢?听听下面几处家长的发言,也许会有所启发。    不应和老师闹情绪    徐
夏天来了,炎热的天气是否让您觉得烦躁?选几本有关夏天或暑假的图画书,与孩子一起静下心来读读吧!与孩子共读之余,没准还能激起您对童年暑假的回忆呢,那就不妨在蝉鸣声中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夏日的一天》  [日]秦好史郎 文/图 周龙梅 彭懿  译  内容简介:小男孩拿着捕虫网出了门,他一路奔跑,冲到山谷里去抓大锹甲。穿过绿油油的稻田,冲过臭烘烘的牛棚,呼哧呼哧地爬完了神社脚下长长的阶梯,越
目前,不少中国家长对于儿童的阅读活动存在误解,再加上教育措施不当,延迟甚至阻碍了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究竟什么是儿童的早期阅读?怎样最大程度地促进儿童阅读活动的发展,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呢?我们特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伍新春教授给读者朋友作指导。    问:作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您曾多次对中国儿童的阅读状况做过调查,那么中国儿童阅读目前处于什么现状?  答:简单地说,中国儿童阅读的现状可归
有位妈妈在社区网站发帖,说女儿班上有一位多动儿,以维护女儿的正常上课为由,联合了那些同样忧心自己孩子的学习被干扰的妈妈,以各种方式逼迫这位多动儿转班的经过。她的帖文一出,整个社区网站顿时硝烟四起。炮轰派的观点是“所有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赞同派则认为,不能因小失大,因为一个孩子而影响全班同学的正常学习。  究竟哪方有理呢?我联想到曾经发生在女儿蝴蝶班上的案例——  有一天,蝴蝶回家跟我说:“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