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不足及改进方式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下,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就必须要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当今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想要发挥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推动事业单位发展,就必须要制定短期、长期的会计内控制度。内控工作可以有效纠正单位在执行计划中所出现的偏差问题,从而实现某个阶段的经营管理目标。新时期下,会计内控不仅仅局限于事后控制,同时也要注重事前、事中控制,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单位财务安全、提高资金利用率。需要采用相应的调节控制措施,保证单位内部行事可以按照内控标准进行,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单位会计内控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要滞后于企业,内控往往存在着的一些不足之处,无法彰显内部控制的作用与价值,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单位会计管理安全,推动单位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概述
  对于任何单位来说,财务管理都是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会计内控就是通过各种会计控制手段,对单位日常活动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形式。做好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而保证单位资产、资金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徇私舞弊、欺诈等问题,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会计质量。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可以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管理工作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而控制工作贯穿于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当中,对资源均衡和资金用途进行合理掌控,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内部控制工作的两大内容就是划分职责和制定标准,其最为突出的作用就是对下属业务进行矫正和衡量。同时会计内部控制还需要其他部门协作,找出会计偏差出现的原因,并通过内控制度进行改正。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掌握单位的发展目标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日常经营管理内容符合国家或上级提出的标准,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保证会计内控工作可以有效实施。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存问题
  (一)缺乏认识
  会计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缺乏对会计内部管理的认识,不了解会计内控的重要性。同时,内控制度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内控工作的实施质量和效果,但部分事业单位却不以为然。很多基层单位认为只要可以达到会计标准即可,却忽视了会计内控的整体情况。这样不仅会降低会计内控效率,也容易让单位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良好的内控是保证会计精准性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会计内控的认识。
  (二)制度问题
  从宏观层面上看,事业单位依然缺乏一套完整的会计内控制度,一些会计法律法规更多是倾向于企业,缺乏对事业单位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由于会计内控制度的缺失,造成会计内控执行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资料不全,这就大大提高了内控实施的随意性,工作实施也缺乏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内控发展。
  (三)内控方法体系不合理
  内控体系作为内控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保证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可以大大提高内控工作质量,但实际上是内控方法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是兼岗问题。会计内控要求各个职能相分离,但是部分单位依然存在着一人多职的情况,像是出纳也负责记账、记账人员负责复合等,无法突出内控执行的独立性,最终影响内控效果;另一方面是授权审批制度问题。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授权审批不达标的情况,很多单位人员不明确授权审批主权和金额权限,甚至流程都模糊不清,还有很多单位管理缺乏民主性,领导依然说了算。领导权力无法得到制约,容易衍生一些违法乱纪的问题。
  (四)监督工作不到位
  首先,单位没有按照部门标准设置内控监督机构,监督工作也是无人问津;其次,部分单位虽然设立了内控监督部门,但是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这些单位往往不重视内控监督工作,也有部分领导干涉监督工作展开,导致内部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最后,经济业务事项与会计业务事项审批工作无法保证独立性,无法发挥相互制约的职能,大大削弱了内部监督机构的作用。可见,会计内控、监督以及各个部门之间无法相互制约、牵制,各个部门都以自身利益作为出发点,会计监督无法公正进行,最终会损害单位的集体利益。
  (五)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事业单位外部监督部门主要包括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主管部门等,这些外部部门往往更重视基层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监督内容也不够完善,对被审计的单位是否建立了内控制度和制度是否有效等信息缺乏关注度。与此同时,外部监督部门对事业单位内控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检查与监督,无法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职能作用,如果事业单位缺乏外部监督的制约,就会导致单位发展丧失外部驱动力和外部约束,会计内控工作也难以进行。
  三、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
  (一)增强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在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当中,负责人或管理人在整个内控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财务和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需要单位负责人做好会计内控制度制定工作的,保证通过制度可以实施有效的会计管理,并主动承担起内控管理责任。同时,单位负责人和领导需要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信息的培训工作,调动内部人员参与会计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认识到会计内控的重要意义,通过培训、学习的渠道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内控意识,主动在岗位上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此外,在执行会计内控制度时,要认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控之间的联系,将内控作为一项中心性工作,做好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切实将内控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完善會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内控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持,内控工作只能是一盘散沙,这就需要单位负责人和领导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上级任务,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尽量将制度内容做精做细,将各项制度条例和标准落实到个人。首先,对于尚未构建内控制度的单位来说,需要尽快制定内控制度,可以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事业单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可能保证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其次,制定内控制度时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内控制度的创新,在制度起草和制定过程中,要以民主决策为主,广泛吸收基层人员的意见与建议,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同时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保障制度的实用性,并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保证制度内容可以有效落实;最后,如果会计内控制度不完善,需要进行查缺补漏,一旦发现内控失效,必须要找出失效因素,第一时间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和人员,保证内控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保障内控质量。   (三)完善内控控制体系
  首先,需要明确财务会计活动职责分工。为了能够保证会计内控的独立性,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特别是直接涉及到资金的岗位。将岗位职权进行划分,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这样才能够保证相关经济业务活动的针对性;其次,贯彻岗位分离理念,禁止事业单位内部岗位出现一人多职的情况,保证各个岗位的独立性,发挥会计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实现权限制衡;最后,加强预算控制工作。预算是内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控制财政收支和资金流向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财政拨款的单位,必须要格外重视。所以加强财产预算控制,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公开性,一些重大决策要以民主决策为主。
  (四)加强审计监督
  监督评价的核心内容就是内部审计,包括财务环境、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想要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审计意识,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权威性。并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培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树立法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对内部环境进行评价和检查,并作出风险评估,特别是内控活动。对内控监督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内控中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强化外部监督工作
  外部监督在内控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外部监督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包括立法、执行、审计、监督等,需要财务、监察、审计部门配合做好内控监督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审查,找出会计内控当中的问题,帮助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并以财务部门为主,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约束,资金流向必须真实、透明。同时,社会监督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充分利用事业单位官方网站的作用,将一些可公开的信息上传到网上,从而提高会计内控的透明性,实现真正的民主监督。
  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尤为重要,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的现存问题,必须要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并按照完善的制度标准执行内控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的形式,提高会计信息透明性,保证会计内控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桂兰.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130-131.
  [2]薛文麗.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6,02:75+77.
  [3]孙三梅.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7,03:103-104.
  作者简介:于萌(1983-),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
其他文献
【摘要】信用风险对于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以证券行业为例选择了2017年第三季度的九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通过SPSS22.0计算出各上市证券公司的综合得分,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证券公司 因子分析法 信用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金融组织体系越来越完善。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
摘要:加强社会责任的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认识到社会责任教育在高校当中的重要价值,积极探索对策是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社会责任 大学德育 价值 对策    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与崇高的意志、态度,是与人的理想、志向与价值观高度统一的。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崛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和民族的
曾听一位领导叹息:“想听到一节试卷评讲课真难啊!”一声叹息反映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不愿意公开展示自己的试卷评讲课。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认为试卷评讲课没什么好讲,这样的课也没什么好听。其实试卷讲评是一项重中之重的考后工作,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手段。学生考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师的考后评讲纠正解决。评讲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对已错知识的纠正和掌握。再者,试卷评讲课
【摘要】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企业预定经营目标并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会计信息质量,企业通过在内部建立起流程管控制度,以此作为规范财务核算流程、明确管理职责的准绳,这一系列的制度就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而目前,个别企业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缺少重视、会计基础数据不准确等原因,造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无法发挥监管、规范作用,严重阻碍着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发展。  【关键词】企业 财务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阵地,因此,要完成这一重要使命,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教学,从而达到上活思政课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求活 创新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崇尚创新已成为主流。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摘要:高职学校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高职的教师也应该要适合学生的需求做好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心理误区,广大教师应不断地去研究、认识、把握和利用这些心理规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师 教学心理 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当前高职招生的录取分数线较低,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不仅增加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难度,使教师
摘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一举一动,素质如何,将会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担当起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