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分配思想述论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t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新中国采用何种分配体制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他一方面提倡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又追求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并试图用供给制代替按劳分配,错误地认为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和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是“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加以限制。这种在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矛盾状态,致使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o Zedong made serious consider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adopted by New China. On the one hand, he advocated the principle of socialist distribution that insisted on doing his best to distribute according to his work; on the other hand, he pursued the egalitarianism in distribution and tried to substitute the system of supply according to work for the sake of false distribution of wage system,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currency exchange Ther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ld society and the “bourgeois right,” which must be restricted. This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incomes has led to the dampening of the labor enthusiasm of laborers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operation.
其他文献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的“5.31”讲话提出了许多创新点,如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高度概括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广东改革开放 2 2年来 ,坚持走邓小平指出的市场经济之路 ,取得了巨大胜利。现在 ,在“三个代表”思想指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相互协调为主要特征的.反映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分析 ,研究了毛泽东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论 ,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科学方法。 This paper stu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治党建国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走向新时代的伟大旗帜,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学习中努力实践“三个代
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 ,分析了新时期的艺术、阶级和自由诸问题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o Zedong’s “Speech at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
在知识经济时代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内核是科学技术 ,左右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将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先进文化主要指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 ,它蕴涵着时代精神 ,蕴涵着一个民族
发展民族经济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列宁认为 ,要把发展民族经济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要在财政上切实加大援助后进民族的力度 ;要扩大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 ,吸收西方国家先
突出一个“新”字 ,是江总书记“5· 3 1”讲话最鲜亮的特色。讲话包含的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论述 ,充满着面向新世纪的时代感 ,开拓新阶段的紧迫感和开创新局面的使命感 ,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讲话强调"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