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学生思维
  
  一、注重基础知识
  掌握创新本领和创新方法,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要注重基础知识扎实,才能事半功倍,若基础不实,则欲速不达。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给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增强信心,产生动力。
  有了自信心做前提,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精心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只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怕失败和挫折,敢于创新,在教学中巧妙构思,精心设问,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创新经常会出现不切实际,甚至“反常”的情况,教师也要给以鼓励和引导,绝不可一棍打死,要珍惜学生的“童真”,否则,学生连想都不敢想,还会有什么创新呢?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师生之间在真诚与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讨论。如何做到这些呢?
  1.教师要善于发问,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树立榜样。
  恰当地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在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我在教学中,采取如下几种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题。
  ① 激趣设疑,诱发思维
  创新与兴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够发挥出来。
  ②变序设疑,启发思维
  这种设疑,打破事物发展顺序,变由因导果为由果导因,把事物的紧要部分提到前面,从而形成悬念,以此启发学生思维。
  ③抓词设疑,引导思维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设置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④层层设疑,训练思维
  设计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问套一问,相互串联,促使学生立即进入思维状态。
  ⑤想象设疑,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方案为最优选择。
  2.为提出问题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不爱提问。这是因为,一方面是现在课业负担重,没时间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提问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递进思维的训练
  所谓递进思维就是从简单的概念、图形着手,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加强或减弱),层层推出命题的一些新的结论。经常地、多方面地组织学生进行这种递进的教学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视直觉思维的发展
  直觉思维是未经过一步步分析,无清晰的步骤,而对问题突然间的领悟,理解或给出答案的思维。通常把预感、猜想、假设、灵感都看作直觉思维。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教师应在教学中设法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就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六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报告3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后成功救治体会。
将电子安全防范技术知识引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满足社会对急需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本文提出了电子信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2010年曾对全区师生作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四大名著都读了的学生只占25%,30%的教师不做原著阅读要求;40%的教师为应付考试,只选出零散的语段或简单的习题
目的对40例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并气胸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以探讨无创通气在哮喘并气胸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胸腔闭式引流后采用双
教育在文化产生、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一名学生都会带着教育深刻的印记走向社会.学校文化塑造学生,作为义务教育终端的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肝移植受者的心理因素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其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我们调查并分析了本研究43例肝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心理,以评定其心理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