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装饰的美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描装饰画,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强调表现对象的形式美感,对比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教师应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入手,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审美观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线描装饰画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49
  一、案例内容
  线描装饰画体现的是黑、白、灰的艺术效果,重在装饰,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强调表现对象的形式美感,对比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根据新课标精神,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校美术组开展了线描装饰画的教学研究,成立了科研小组,把课本学习内容加以拓展,探索线描装饰画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线描装饰画的创作方法,感受自然和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思路
  1.学生观看风景图片,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黑白线描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探索线描装饰画的方法。
  3.学生创作一幅黑白线描装饰画,体验绘画乐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现欲。
  4.师生互评,探索交流装饰手法,提高创作水平。
  5.(课后拓展)师生探讨爱护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三、案例描述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初步掌握线描装饰画的方法,先从观察生活中熟悉的景物入手,带领学生欣赏黑白装饰画,感受其独特美感。在欣赏和分析作品时,培养学生在创作中简化结构、夸张造型的表现能力,注意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如何装饰,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
  1.激趣,新课导入
  播放风景图片,学生欣赏美丽的景物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量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这里播放的PPT图片,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这样学生看了亲切,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从中发现身边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正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新授,探究绘画方法
  出示两幅学生线描作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同学们,线描装饰画是我校绘画社团学习的主要内容,老师选了其中两幅作品,你们通过仔细观察,说说这两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都是黑白线条画的。
  学生:画的同一个内容,第一幅图画的是外形和自然真实的结构,第二幅图轮廓里都画满了线条。
  教师:第二幅图的线条是表现它的真实结构吗?
  学生:不是。是一些漂亮的线条和图案。
  教师:(总结)同学们看得很仔细,第一幅图是线描写生作品,第二幅就是线描装饰画。
  【设计意图】范画用学生作品,容易让他们接受,有亲切感。通过两幅不同形式的线描作品比较,学生容易理解线描写生与线描装饰画的区别,简单明了。运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分析、认识,这是新课标提倡的。
  教师:线描装饰画是指先用线条勾画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然后对物体进行装饰的绘画,侧重于装饰性,注重线条的条理性和疏密对比,是点、线、面的综合应用。我们再来欣赏几幅线描装饰画作品,看看作者用了哪些线条和形状来装饰物体的。
  学生:有直线、曲线、弧线。(教师板书)
  学生:浪线、放射线。(教师板书)
  教师:除了线条,还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的?
  学生:各种形状。
  教师:有哪些形状呢?
  学生:圆点、长方形、椭圆形等。(教师板书)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线描画里的装饰图案,可以用圆点、各种线条、各种几何形状来表现。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审美观的过程。这里教师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获取答案,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对自主学习充满兴趣,效果更好。
  教师:我们再来分析这两张作品的异同点。
  学生:都是线描装饰画。
  教师:从装饰的线条分析一下不同点?
  学生:装饰线条不同,第一幅线条粗细和线条间距一样,没变化。第二幅线条粗细不同,疏密也有变化。
  教师:哪幅作品好,为什么?
  学生:第二幅作品好,有黑白变化,生动,效果好。
  教师:装饰线描画要注意层次变化,线条要有粗细和疏密变化,形状也要有变化,就不会给人呆板之感。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的方法学习掌握新知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简单认识到逐步掌握,过程清晰,容易了解。在分析装饰方法时,运用学生作品来讲解,没有具体示范,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思维定势,这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画一幅画。从作业看,学生是比较好地掌握了装饰画的方法。
  3.作业,尝试表现
  (1)教师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2)作业要求:构图饱满,线条肯定,装饰夸张有美感。
  (3)学生创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学习新知识,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理论认识,但不宜提出过于呆板要求,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他们充分的学习自由以展现其创作个性,满足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要帮助有疑问的学生,帮助其顺利完成作业。
  4.作业展评、小结
  (1)先画好的同学,把作品张贴在展板上。
  (2)自己介绍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再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创作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提出一些建议,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强的探索欲望和创作欲望,师生在互动中增进了解。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相一致,便于学生统一标准,正确欣赏作品,发现作业中的优缺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效果
  整堂课,从引导、新授、作业、点评、课后拓展,环节紧凑,教学过程流畅自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这样又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效果好。教师没有用“满堂灌”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新课标的精神。精美的课件,内容丰富,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大了课堂容量。作业效果好,学生已掌握了线描装饰画一定的技能技巧,绘画时学生直接使用勾线笔创作,线条肯定,装饰精美又有变化。
  五、教学后记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课案例,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特约编辑 左 芸)
其他文献
我担任语文教学有几年了,高中低各年级都上过,也听过其他很多语文教师上的课,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深深感到语文课难上。现在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环境的创设  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让课堂充满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
[摘 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科学实验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实验的准备阶段,实验的执行阶段以及实验的总结阶段。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性实验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77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学生认识科学的开始,因此做好小学科学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好提问的精、准、活。最为关键的还需要教师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准确掌握提问的时机,理答指导要做到灵活。只有这样,才能生成语文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阅读提问 精 准 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22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问题的优劣往往对课堂氛围、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怎样让提问充满
[教学预设片断]认识时、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钟面,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示探究要求: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  (2)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走到5是几分?走到8呢?  (3)分针走一圈是几分?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体会1时=60分;  (4)体会1分钟能做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说一说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条件是学校、教师、家庭等的共同配合。在这些条件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比较轻松,各方面能全面发展;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很吃力,在学习上花费大量时间,但效果却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储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从这一意义上说,培养学生良好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最后再接受老师所施加的教育。作为教师,若要获得学生的喜爱,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然而学生的心灵之门并不总是敞开的,他们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的哨兵,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岗哨,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呢?  一、俯身说话——用孩子的心态对待孩子  经常
国庆长假,双胞胎女儿拿出幼儿园教师布置的涂色作业开始涂色。大女儿在事先画好的草图里全神贯注地涂色,小女儿却在本上涂鸦瞎画,我提醒了她几次,她还是把色彩涂到图形的外面。她爸爸在旁边笑着说:“这个小女儿,长大了肯定是个粗心的家伙!”我心中不禁一愣,这真的是粗心造成的吗?我同时又联想到学生在作业、考试时也犯一些教师、家长认为简单的错误,如抄错数字、计算错误等。我们有时也总结为学生太粗心了,认为只要细心些
[摘 要]外语教材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情景,学生只有置身于现实的情景中才能更真切、更自然的学习和运用语言。这就决定了外语教学的特点:形象性、直观性和情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真实的情景的机会很少,我们只能利用多种手段虚拟一些真实情景进行语言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恰当的场合准确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模拟语言练习。如利用实物创设情景、利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教学,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而在教学中运用英语故事,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 具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4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发
首先,老师要乐于对学生付出真爱。  听老校长讲了一件事,孙子随奶奶在徐州过了两周回来,他去接站,老伴还没看到他,小孙子已经从奶奶怀里挣脱下地,胖乎乎的小身体摇晃着蹒跚奔向他,一边笨拙地拽下帽子,扯掉口罩……久别重逢的兴奋与欣喜,小孙子用这种行动来表达。火车站里,数以千计的人,一个不会说话的十三个月大的孩子,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爷爷,这种依恋,缘于爷爷对他胜过爱自己的呵护与关怀。  不会说话的幼儿尚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