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三阴型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表达的一类乳腺癌.化疗是TNBC主要的治疗手段,晚期TNBC的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化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不断问世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成为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其中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通过阻断PD-1/PD-L1的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使用已被证实可用于PD-L1阳性表达的晚期TNBC患者.
其他文献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亦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构建理想的动物模型是探索SSc发病机制和检测新治疗策略重要的临床前平台.根据构建方法不同,可将SSc动物模型分为诱导模型和基因模型两大类.其中,诱导模型包括博来霉素诱导小鼠模型、慢性硬皮病样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活性氧离子诱导小鼠模型、DNA拓扑异构酶Ⅰ诱导小鼠模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模型和Ⅴ型胶原诱导小鼠模型等,基因模型包括基因突变模型、转基因模型及基因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技术,与传统的脊柱内窥镜不同,双门内窥镜技术利用两个入口,一个是内窥镜入口,另一个是工作入口,可以独立于可视化入口移动工作仪器,从而为操作员提供更好的运动范围和便利.清晰的放大视图和自由处理的组织允许安全和充分的神经减压,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中,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95%,并且极大地减少了椎旁组织的医源性损伤;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中,
骨性关节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属于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导致此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程度过高,其诱发因素包括生化因素、物理因素、氧化应激及年龄增大等.大多观点认为软骨细胞过度凋亡是由于患者自身机体受到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刺激,进而使细胞凋亡诱导途径受到激活所致,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即一氧化氮途径和Fas途径.此外,c-myc、Bcl-2及p53等癌基因的表达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也与软骨细胞的凋亡有关.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具有潜在致死风险疾病.D-二聚体是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进行血栓筛查的排除诊断的检验学指标.近年来许多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已经在研究中,如P-选择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白细胞介素等,它们参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可用于血栓的诊断和治疗.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时间周期较长,可通过识别复发的高风险患者调整抗凝治疗时间,部分生物标志物如凝血因子Ⅷ可以帮助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与此同时,生物标记物也可以帮助预测血栓的演变,可帮助检测治疗疗效,如血栓弹力图技术可在体外模拟血栓形成过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