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作为道路建设事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面的平整性、舒适度以及密实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本文就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总结出其施工技术应该掌握的要点,从而为保证市政道路的路面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发展在不断的加快,人们的出行率也在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由于沥青路面具有平整、耐用性以及降低噪音等特点,所以在我国公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技术要求来进行施工,从而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使路面具有更好的行车舒适度。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1可以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利益
近来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除了一些驾驶人等主观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公路质量出现问题,比如路面开裂、路面坍陷等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安全影响,造成交通事故的发展,因此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提高公路使用的寿命,以及降低公路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对此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保护人民利益的迫切要求,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1.2有利于提高公路的内在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流日益繁多,而作为承载人们交流的道路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内在的提升。因此建设舒适、平稳、安全的公路工程成为未来我国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沥青路面是承载公路与地基的中介,其对公路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提升公路功能完善的重要措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公路时刻保持快捷的速度,人们在沥青公路上行驶能够感到安全、舒适,能够为我国的公路网络提供正常运营的条件。
2、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状况现存问题
2.1沥青路面原材料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原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市政道路的修建应该注重高强度,高温稳定,低温抗裂,防滑等性能,而这些性能与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控制息息相关。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硬质材料不符合高强度、耐磨损的特点,造成了路面不平或凹陷。此外,沥青的选择往往不符合粘度高,软化点高的要求,甚至出现含蜡量高的情况,使得整个混合材料的粘合度低,抗剥落性能差。
2.2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监控
整个施工过程是及其复杂的,生产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和实施。这就要求每一个技术人员都有较高的实践和应用水平。目前,我国的施工法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尚未完全的实行责任制,将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與整个工程项目的利益结合起来。此外,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力度还相对薄弱,每一道工序都应该严格的把关,加大惩罚力度,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达标。
2.3各项参数的不合理配比
混合材料的使用是非常注重配对比例的。但是,大多数工程项目的施工都会出现返工而迟迟不能竣工的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前期没有合理设计实验,调整好各项物料的配比,从而得出一个不准确的压缩比,酿成巨大的损失。相关施工单位缺少实验模拟,没有重视和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造成了施工环节的重大失误。
2.4养护措施的忽视
由于气候恶劣或承受力过大、承受时间过长等原因,沥青路面也会出现裂缝、松散、表面污染较严重等状况。但是,我国目前对道路的养护环节还不够重视,缺少相关的制度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沥青路面经常会由于行车重载负荷形成的车辙现象以及松散凹陷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会直接导致行车的安全隐患。此外,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也大大降低。因此,定期以及和合理的修复是必不可少的。
3、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3.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阶段
为了明确沥青用量、拌和温度与时间和出厂温度等参数的最佳值,正式拌和前的试拌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试拌过程中,最佳的效果是沥青混合料分布、颜色都比较均匀,而且没有结团的现象发生。试拌结果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之后,就进行正式拌和。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应根据配料单进料,准确控制材料的用量,并控制好拌和温度,拌和后混和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结团成块或集料分离现象。沥青混合料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来说,拌和温度控制在200℃以下,出厂温度大概为150℃~165℃。拌和结束之后,务必对混合料进行抽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和质量都没有问题后才能进行对外运输摊铺。
3.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阶段
在进行摊铺之前,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开工时刻。同时,路基上不应该出现垃圾和杂物,并且路基段的紧密度、厚度应该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沥青混凝土是一般来说是通过机器来摊铺的,它的工作原理是摊铺机在接收到装载车倾倒的沥青混凝土之后,慢慢前行,沥青混凝土通过摊铺机的传送设备均匀铺洒于路面。摊铺机务必以一定的速度匀速前进且不能停顿,否则路面的平整度就难以保证。其摊铺速度可以根据施工设备状况和运输量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摊铺应该分为三层进行,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通过厚度和高程来控制,沥青混凝土中、上面层通过按厚度和横坡来控制。最后,用振捣板和熨平板将摊铺好的沥青混凝土捣实和压平。
3.3施工接缝处理阶段
沥青路面接缝分为横向接缝与纵向接缝,施工时接缝的处理不当会导致接缝处跳车、凸起、低洼等事故,直接会影响道路的外观、内在性质、使用要求甚至质量问题。当在道路施工时,必须要保证接缝处理满足要求。保证接缝构造要求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压实度和足够的强度。一般先进行纵向接缝,即通过摊铺机成梯队行驶,全幅摊铺无纵向接缝。然后采用垂直接缝进行横向接缝。横向接头处宜用钢轮压路机横向碾压,再纵碾压,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如有不符合要求时趁热整改。纵缝错开超过15m,横缝错开超过1m。
3.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阶段
碾压主要包括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因为初压是高温碾压,是紧接着摊铺后就开始的,不存在推移和裂缝的情况,所以初压的紧密度是通过沥青特征、试压结果、压路机型号等来明确的。压路机禁止急刹车,务必慢慢停止。(1)初压。一般采用6~8t的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初压温度一般在125℃~145℃的范围内,若室外气温过低,初压温度还应该适当提高几度。(2)复压。复压是压实的主要环节,其标准是压实符合技术规范并且没有突出的轮迹。应该在较高的温度下并紧跟初压后面进行。复压通常用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或双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然后再采用大于16t的轮胎压路机碾压,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碾压应从道路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轮宽,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未冷却的路段停车或调头转向。(3)终压。终压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轮迹、缺陷,确保沥青面层最终具有较好的平整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紧随复压后完成,终压次数通常在2~3次,直至轮迹消失为止。注意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90℃。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的部位,可采用振动夯板压实。
结束语
沥青路面作为当前公路建设中比较常见的路面形式,如今它被广泛的应用到市政道路建设中,施工人员只有重视其施工技术,提高道路的质量,才能促使公路工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1:109-111.
[2]刘景芦.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才智,2012,32:35.
[3]方政文.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79.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发展在不断的加快,人们的出行率也在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由于沥青路面具有平整、耐用性以及降低噪音等特点,所以在我国公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技术要求来进行施工,从而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使路面具有更好的行车舒适度。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1可以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利益
近来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除了一些驾驶人等主观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公路质量出现问题,比如路面开裂、路面坍陷等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安全影响,造成交通事故的发展,因此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提高公路使用的寿命,以及降低公路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对此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保护人民利益的迫切要求,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1.2有利于提高公路的内在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流日益繁多,而作为承载人们交流的道路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内在的提升。因此建设舒适、平稳、安全的公路工程成为未来我国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沥青路面是承载公路与地基的中介,其对公路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提升公路功能完善的重要措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公路时刻保持快捷的速度,人们在沥青公路上行驶能够感到安全、舒适,能够为我国的公路网络提供正常运营的条件。
2、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状况现存问题
2.1沥青路面原材料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原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市政道路的修建应该注重高强度,高温稳定,低温抗裂,防滑等性能,而这些性能与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控制息息相关。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硬质材料不符合高强度、耐磨损的特点,造成了路面不平或凹陷。此外,沥青的选择往往不符合粘度高,软化点高的要求,甚至出现含蜡量高的情况,使得整个混合材料的粘合度低,抗剥落性能差。
2.2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监控
整个施工过程是及其复杂的,生产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和实施。这就要求每一个技术人员都有较高的实践和应用水平。目前,我国的施工法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尚未完全的实行责任制,将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與整个工程项目的利益结合起来。此外,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力度还相对薄弱,每一道工序都应该严格的把关,加大惩罚力度,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达标。
2.3各项参数的不合理配比
混合材料的使用是非常注重配对比例的。但是,大多数工程项目的施工都会出现返工而迟迟不能竣工的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前期没有合理设计实验,调整好各项物料的配比,从而得出一个不准确的压缩比,酿成巨大的损失。相关施工单位缺少实验模拟,没有重视和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造成了施工环节的重大失误。
2.4养护措施的忽视
由于气候恶劣或承受力过大、承受时间过长等原因,沥青路面也会出现裂缝、松散、表面污染较严重等状况。但是,我国目前对道路的养护环节还不够重视,缺少相关的制度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沥青路面经常会由于行车重载负荷形成的车辙现象以及松散凹陷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会直接导致行车的安全隐患。此外,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也大大降低。因此,定期以及和合理的修复是必不可少的。
3、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3.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阶段
为了明确沥青用量、拌和温度与时间和出厂温度等参数的最佳值,正式拌和前的试拌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试拌过程中,最佳的效果是沥青混合料分布、颜色都比较均匀,而且没有结团的现象发生。试拌结果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之后,就进行正式拌和。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应根据配料单进料,准确控制材料的用量,并控制好拌和温度,拌和后混和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结团成块或集料分离现象。沥青混合料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来说,拌和温度控制在200℃以下,出厂温度大概为150℃~165℃。拌和结束之后,务必对混合料进行抽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和质量都没有问题后才能进行对外运输摊铺。
3.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阶段
在进行摊铺之前,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开工时刻。同时,路基上不应该出现垃圾和杂物,并且路基段的紧密度、厚度应该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沥青混凝土是一般来说是通过机器来摊铺的,它的工作原理是摊铺机在接收到装载车倾倒的沥青混凝土之后,慢慢前行,沥青混凝土通过摊铺机的传送设备均匀铺洒于路面。摊铺机务必以一定的速度匀速前进且不能停顿,否则路面的平整度就难以保证。其摊铺速度可以根据施工设备状况和运输量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摊铺应该分为三层进行,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通过厚度和高程来控制,沥青混凝土中、上面层通过按厚度和横坡来控制。最后,用振捣板和熨平板将摊铺好的沥青混凝土捣实和压平。
3.3施工接缝处理阶段
沥青路面接缝分为横向接缝与纵向接缝,施工时接缝的处理不当会导致接缝处跳车、凸起、低洼等事故,直接会影响道路的外观、内在性质、使用要求甚至质量问题。当在道路施工时,必须要保证接缝处理满足要求。保证接缝构造要求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压实度和足够的强度。一般先进行纵向接缝,即通过摊铺机成梯队行驶,全幅摊铺无纵向接缝。然后采用垂直接缝进行横向接缝。横向接头处宜用钢轮压路机横向碾压,再纵碾压,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如有不符合要求时趁热整改。纵缝错开超过15m,横缝错开超过1m。
3.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阶段
碾压主要包括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因为初压是高温碾压,是紧接着摊铺后就开始的,不存在推移和裂缝的情况,所以初压的紧密度是通过沥青特征、试压结果、压路机型号等来明确的。压路机禁止急刹车,务必慢慢停止。(1)初压。一般采用6~8t的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初压温度一般在125℃~145℃的范围内,若室外气温过低,初压温度还应该适当提高几度。(2)复压。复压是压实的主要环节,其标准是压实符合技术规范并且没有突出的轮迹。应该在较高的温度下并紧跟初压后面进行。复压通常用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或双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然后再采用大于16t的轮胎压路机碾压,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碾压应从道路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轮宽,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未冷却的路段停车或调头转向。(3)终压。终压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轮迹、缺陷,确保沥青面层最终具有较好的平整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紧随复压后完成,终压次数通常在2~3次,直至轮迹消失为止。注意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90℃。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的部位,可采用振动夯板压实。
结束语
沥青路面作为当前公路建设中比较常见的路面形式,如今它被广泛的应用到市政道路建设中,施工人员只有重视其施工技术,提高道路的质量,才能促使公路工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1:109-111.
[2]刘景芦.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才智,2012,32:35.
[3]方政文.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