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肛瘘是肛腸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占肛肠疾病发病率的10%左右,发病人群以20-40岁的青壮年较多见。对人体最常见的影响是患者肛周部位反复的感染、肿痛以及肛周组织的瘢痕化。绝大多数肛瘘患者都开始是单纯性的,但是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治疗,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发展为复杂性肛瘘,增加手术治疗的困能,有甚者可引发癌变。对于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临床上有很大的难度,也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列举临床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实例,进而分析并讨论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治疗效果;临床症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9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70-02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化脓后向外溃破或被人为切开后形成的管道。临床上对只有一个瘘管的称之为单纯性肛瘘。临床上对有两个以上瘘管,或者瘘管较长并弯曲的肛瘘称其为复杂性肛瘘,通常临床上的马蹄或半马蹄型肛瘘即是这种类型。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十分重要,因为病变已十分严重,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如何能够保证病症的治愈的同时,也保证最小程度削弱对患者生理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才是有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重要意义。本文就以实例分析,对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研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2岁。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的标准:以全国肛肠会议(1975)制定的统一标准:凡外口有两个以上或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及耻骨直肠肌以上者,均可定为复杂性肛瘘。本组28例患者经过临床医师按其标准均符合。
  1.2手术步骤在骶骨或鞍骨下取麻醉点,取截石位。精确找准内口位置,切开皮肤后,沿着瘘管的外侧进行切割,把瘘管从外至内进行完整的切除,瘘管数量多的患者,逐一进行切除。手术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清主管和支瘘管,确保不会有残留,彻底清除感染的肛腺、内口周围的硬化组织以及炎症波及到的组织,然后使肛管直肠环完全暴露,目的是探明剩余的肛管和内口中,同时采用挂线的方法把创缘修理整齐,切口呈现为“V”字形状,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彻底冲洗,充分止血,最后用4号或7号丝线从近肛缘处垂直间断缝合伤口至外口处。术后口服抗生素,便后冲洗、换药、7-8天拆线。
  1.3治疗结果本组28例患者,治愈者26例,治愈率92.86%。本组患者失败2例,1例因为脓腔过大造成缝合困难;1例因为并发溃疡性结肠炎,术后造成伤口严重感染。2例患者经过充分引流治疗后痊愈出院。28例患者住院最短为8天,最长时间为4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在术后半年和1年后对本组患者随访23例,0例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变形1例,肛门移位1例,无肛门狭窄。2讨论
  肛瘘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不同,因为感染发生在肛门直肠附近,内口是肛门或肠腔内的一个固定的感染来源,同时病灶位于肛门括约肌内,而括约肌的舒张和收缩加重了脓液的排出。因此,一旦肛瘘形成,自愈的机会极少,瘘管复杂化后,带来许多麻烦与一定的危害性。首先是脓水污染内裤,剧烈活动后可促使脓汁外溢,局部经常受到刺激,皮肤磨擦、瘙痒,非常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可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出现贫血,发作亦越加频繁,形成互为因果。由于多次反复发作,脓液可穿破管壁顺括约肌间隙蔓延而形成多发性、复杂性肛瘘,不但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而且也影响到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肛瘘的多发性,可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瘘,危及周围脏器。
  复杂性肛瘘虽然有两个以上外口或瘘管弯曲,但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内口,其它外口都是与这一内口相通的。这一内口和肛管段的瘘管是发病的根源,我们称主灶,因此是治疗的重点。其余通向外口的瘘管我们称支管。因此他打破以往的手术原则,只切开主灶,对支管却保留旷置,外口予以切开扩创。这样在治疗方面不仅切断了感染来源,也使引流通畅,可使肛瘘很快治愈,而在创伤方面只相当做一个单纯性肛瘘的损伤,因而临床不影响肛门功能。
  挂线的目的在于缓慢切割肛门括约肌,其机理主要是利用皮筋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切开瘘管,同时在缓慢切开的同时断端和周围组织产生粘连,从而防止肛门失禁的风险。其主要弊病是术后痛苦大,回复时间长,且容易复发。手术疗法是一种最彻底的方法,它的目的主要是自肛瘘外口至内口一次划开瘘管,使瘘管引流通畅,形成彻底开放的创面,然后利用肉芽自创面底部生长的机会达到治愈。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内口并将所有瘘管敞开引流通畅,否则会有复发可能。此外,肛瘘一经确诊,手术宜早作,防止病情加重或癌变。3结论
  肛瘘患者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与痛苦。一般传统的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种:瘘管切除、高位挂线、切开引流、伤口开放等。因为疾病本身发展特点以及手术操作的困难,在治疗上往往有愈合时间较长,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2003年以来,我院对28例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采取了肛瘘切除和/或挂线术后Ⅰ期缝合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痛苦大大减轻,治疗效果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参考文献
  [1]丁义江,丁曙晴,孙明明,王静,倪敏.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0,(02).
  [2]谷云飞,陈红锦,史仁杰,陈玉根,何雯玉,孙桂东,潘良富,令狐庆,谢坚凤.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1).
  [3]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黄宏国,路明,周建梅.切挂对口橡皮引流术治疗30例高位马蹄型肛瘘临床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08).
  [4]唐学贵,刘芳,陈红霞,牛超.切挂选择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9,(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并采用统计学分析,同时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研究中60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腹产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30例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30例实施小切口手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摘要】目的探讨68例新生儿腹泻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将68例新生儿腹泻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原因。对照组给予补液、纠酸、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及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儿引发新生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喂养不良、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性休克;诊治;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65-01本院成功救治1例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0岁,糖尿病史20年,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不稳定8-14mmol/L,左足第3、4、5趾坏死,足背红肿1月,发热、神智恍惚1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術后早期肠梗阻临床分析及诊断。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普外科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分析及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并针对性治疗。结果本组选取病例均成功治愈,治疗时间平均(12.2±4.5)d,行1-4周随访,无复发病例,无其它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依据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同时,需
【关键词】水痘;复发;妊娠;新生儿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6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0-01  水痘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20岁以后发病者<2%,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妊娠合并水痘报道较少,发病率为0.1‰-0.7‰,水痘复发者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妊娠合并复发性水痘分析报道如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