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始落实寓教于乐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而快乐教学法是实现寓教于乐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语文学习氛围等,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阐述了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應用。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可以有效地学习其他知识。教师可以应用快乐教学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欣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当前阶段,一些学生“谈语文色变”,导致语文教学很难有效开展,而快乐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这一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有较强的好奇心、想象力及模仿能力,非常有利于快乐教学法的落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展开语文教学。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自己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想象一下秋天除了有课文叙述的事物之外还有什么特点。最后,展开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模仿教材内容合作写一段话描述其他季节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二、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快乐教学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观念意识上重视语文教学,从而有效地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很少能直观地体验到自身生活环境以外的生活场景,这就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认知,导致部分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展开。而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了解他们未曾接触过的人和物。比如,在教学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外出学习,在自然中开展语文教学[2]。
   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学生以往对教师的固有观念。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感受有所忽略,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惧怕教师,甚至会躲避教师,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快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与学生开展语文游戏,如成语接龙、你比我猜等,有效拉近师生关系[3],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营造轻松的语文学习氛围
   教师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播放一些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神笔马良》一课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组织学生想象如果有超能力会用来做些什么。如此,能让学生乐于交流,营造轻松的语文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而且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教师的过多干预,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充满抗拒,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地开展教学。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快乐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文斌.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品位·经典,2020(8):168-170.
   [2]时瑞涓.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20(14):108.
   [3]孙瀛.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6):234.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有效提升学生习作讲评课的质量,切实提升学生习作的评改能力,从而提升习作的兴趣呢?借助互动课堂,学生习作将实现表达和评价方式的及时性、多元性、自主性;利用互动课堂将学生的习作生成群文作为讲评的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读者和评价的主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由教师主导的习作评改模式,为小学习作评改搭建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   关键词:作文评改;互动课堂;一评一改有一得   当下,学生习作的讲评课流
摘 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自身语文输出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从细节、形式和技巧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无法从内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因此,在作文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和创新能力。通过展开论述,意在探究如何在农村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以生为本”的高效作文教学,为农村高中生搭建多样化的作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需要合理地将模型思想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论述基于模型思想来提升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数学知识,真正实现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模型思想;初中数学;数学素养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而言,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学生的数学素养可通过平日的训练与实践而逐步形成。不仅如此,学生对概念体系的领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既基础又重要的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关键。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时,必须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节奏,并乐于学习数学知识,除此以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主要阐述了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通常与实际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使小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效率。 
摘 要: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注重总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1.贯穿性:评价自然融入课堂,贯穿整个小学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过程   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评价的过程性評价,在课堂中因需而在,有预设,也有自然生成。培养学生的
摘 要:写作和生活之间密不可分,写作训练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这样写作才会灵动、才会多彩、才会有趣。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深入探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相关对策,从阅读认识生活、情境观察生活、实践深入生活、影像还原生活四个角度做出具体研究,以求将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具有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具体对策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
摘 要:当前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国认同意识的培养,作为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普通高中生的大思政教育中利用贴近生活化和科学化的教育案例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有关爱国、强国的核心知识”,进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和国家认同感,这是当前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国家认同;意识培养;策略构建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就普通高中
摘 要:运用常见的木板、钩码等器材设计创新实验,优化《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的教学情境。应用创新实验创设的情境更具有趣味性,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将亲身体验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提升模型建构、推理和论证的思维,强化运动观念和相互作用观念。   关键词:创新实验;情境;优化;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情境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是为了学生之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实施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小学中年级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德育不只是一种形式,有效发挥德育的真实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氛围;有效对策   小学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