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标准下篮球教学的一些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新体育课程标准实行一段时间来,对于篮球应该如何实施教学一直是体育教育者们讨论的课题。篮球教学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是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还是坚持强调技能的教学也一直存在争论,如果淡化了技能的教学,那么应该强调哪些因素,如何运用具体的措施来保证教学的效果呢?我们是否要变化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把目光从表面延伸到深层,从而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最终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二、对篮球运动表层价值和深层价值的思考
  
  篮球属于技能类、对抗性、同场对抗项目,表现为运动员在对抗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篮球属于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项目,其动作组合形式随比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动作复杂多变,固定与不固定相结合。篮球技术运用的基本特征源于比赛双方的相互制约性,正是相互制约性的存在,使篮球技术的运用表现为技术动作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比赛中许多技术的运用呈现“下意识提取”的特征,即在比赛的特定条件下所出现的单个技术动作或技术动作的组合。但这并非表明篮球技术的运用是杂乱无章,不可控制的,其中确有规律可循。基础技术动作是由比赛中最常用的单个技术动作积淀而成,成为技术动作运用的基础,篮球运动训练过程也是运动员在不同情况下试用各种技术组合,把握技术运用规律,使实战中技术的运用趋于合理。而这种过程是不能直接复制到篮球教学中来的,教师所要做得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经验的传授,告诉学生在何种情况下采取何种相应的应变措施,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正确的技术动作,动作的关键点是什么。大量的练习对技术的熟练度是不可少的,但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练习是不切实际的,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是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技术掌握的好与坏的。我们不能奢求每个学生都能像职业运动员一样有着娴熟和标准的技术,我们只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技术动作,从而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篮球运动具有的深层价值表现在:1.同伴之间的协作传球一直是篮球教学中的重点,但我们从学生实际的比赛中可以发现,学生虽然学会了很多种传球的方法,但在比赛中基本上不传球,即使传球,对于时机的把握往往不够理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学生头脑中没有传球的概念,个人主义盛行是普遍的现象,二是学生在学习传球时,教师重点在于传球的技术,而对于其他的却强调不多,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学会了传球的技术,那么就可以在比赛中运用。这种把技术从实际中剥离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比赛中遗忘了这种技术。我们首先要强调传球的意义和目的,告诉他们通过传球把分散的五个人连接到一起,它实际上表现了5个人如何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球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一种整体攻防的效果。推而广之,各种战术的运用也是为了达到这种整体的效果,我们要从强调同伴之间如何协作这个角度入手来对学生进行传球技术以及各种战术的教学。2.对抗的规则。学生要理解篮球的对抗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每个人都应该服从规则的制约,在比赛中学生体验到了公平,服从。让他们体会到篮球比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社会中同样也需要服从一定的规则。3.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观察学生的比赛时,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每个人都想成为球场的主角,每个人都想独霸对篮球的控制,一个球队仅仅只看到5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是一个分工明确,组织协调的一个团队。我们知道篮球是一个集体的运动,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不同的分工,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三、篮球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篮球课程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教学活动作为“特定情境中的活动”予以设计和组织。课程的展开自身就应该是情境,教材的构成也就意味着教师对这一情境的设计与再现。所谓的“教材”绝非实体,而是作为教师在构想教学时作为观念性存在的概念。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都不是具体的事物或事实本身,而是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事件。例如,在一节篮球课中,学习的内容是侧掩护,在教学时,我问学生看了火箭和小牛的比赛了吗?火箭的最后一球是怎么投进的?学生说是姚明帮麦迪做掩护,麦迪投中了最后制胜的一球。接着我再问,你们在比赛中有没有用过同样的技术呢?如果有,那么用了有同样的效果吗,怎样才能有效地做掩护呢?学生一下答不上话,最后我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姚明和麦迪,来体验一下怎样做掩护。”学生的兴致立马被调动起来了,非常投入地进行了练习,那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在这节课中,侧掩护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在特定情境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它与学生的内在世界发生联系,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活动,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本研究从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体育课程的基本形态这一立场出发,提出了篮球课程中运动技能形成的表层价值在于外显的行为变化,而深层价值则在于内隐的发展认识能力以及形成情感体验。而在篮球教学中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是实现篮球运动二重价值的必由之路。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目前的生物课堂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对所学的知识感觉乏味,不能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这一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怎样才能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教学更有趣,更鲜活?下面我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息鲜活的生物课堂,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充满生机的.例如,教材涉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我提到“万物生长靠太阳”.学生立即提出反对意见:“万物生长靠月亮”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建构“探究课堂”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简单从这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去活动之“伪”,存主义之“真”.  一、思考是课堂的灵魂  一个课堂有了思考才会有活力,不管是教师的设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都充满着思考.思考是整个教学中成本最低但收效最明显的.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去主动思考呢?  1.创设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对数字化技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社会对"新媒体艺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
本文围绕《中图法》分类号中"0"的使用,探讨了含"0"的类型,分析了用"0"的原因,归纳了涉"0"的要点,列举了加"0"的例子。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可将教学效果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内化及社会行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深入研究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质、智力发展、审美情趣的形成的重要作用成为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早已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主导与主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层面,合理地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体育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