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上下学通勤距离、居住小区和学校周边绿化、交叉路口密度、开敞空间分布、户外运动场地和设施等建成环境因素(基于GIS客观测量)对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区域内9-17岁儿童青少年297名(男生151名,女生146名)佩戴ActiGraph加速度计7天测量其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依据样本人群的家庭住址,利用ArcGIS10.0软件分析样本人群居住区周边1km缓冲区范围内绿化以及交叉路口、开敞空间、户外运动场地和设施以及公共交通站点密度,学校周边1km缓冲区范围内绿化以及公共交通站点密度。之后依据33和66两个百分位数点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划分出三个等级并赋值1,2和3。最后将人口社会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居住小区周边运动场地和设施密度每升高一个等级,因变量的等级变化预估系数β分别为1.158,p=0.033和1.663,p=0.004,居住小区周边交叉路口密度第2等级和第3等级之间变化的预估系数β为2.019,p=0.000。其它建成环境要素密度未发现与自变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儿童青少年居住小区周边运动场地和设施密度及街道交叉路口密度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其日常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量。因此,我们日常在进行城市空间营造时,应注意小型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以及不同土地板块间的连通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