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展开,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在语文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大家“聚焦课堂”、“决战课堂”,力图通过开放的课堂使得学生思潮涌动、情感激荡、认识提升、心灵放飞,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乐在其中。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开放语文课程内容、开放语文学习方法……”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谈点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初浅改革尝试。
一、开放语文课程内容
新课标强调:“开放语文课程内容是指教师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在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开放语文课程内容方面,本人做了以下尝试和改革:
1. 全班共读一本杂志《读者》
要求学生读后做摘抄并背诵、写读后感,教师每天的课前两分钟准备抽查两位同学背诵摘抄的句子;每两周课堂交流一次读后感;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读者》读后感优秀作品展示。
2.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午间讲坛”
每个周二的中午固定时间每班轮派代表参与学校的“午间讲坛”,在校园电视台向全校师生介绍一本书。
3. 开展中秋诗歌朗诵会
语文教育家孙绍振谈古典诗歌时强调:“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首先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秋这个属于华夏儿女的节日里,同学们身着古装,作了一回穿越版的诗人,饱含深情地朗诵中秋经典诗词或自创诗词,让大家再次聆听李白的《月下独酌》,凝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天上宫阙,感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学生们尽情享受着诗歌的馨香与热度,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弘扬,更有着润物无声的意义。
4. 让课本剧进入语文课堂。
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达到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技能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真正提高能力。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要求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它可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舞台口头语、形体动作,变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演出一台戏,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
二、开放语文学习方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我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四人一个语文学习小组,小组中有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氛围;二是用集体加减分的奖惩机制,促成团体凝聚力,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形成合作的能力。
三、推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当代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和主动学习。”我们学校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在全校大力推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激情导入——民主导学——检测导结”的教学流程。
1. 激情导入
激情导入是设计兴趣盎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教学导入,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2. 民主导学
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以将任务分为三部分——“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背景音乐”。同时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背景音乐组,问题探究组、拓展延伸组。在教师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各组组长认领自己组的任务。导学案里明确了各组任务,并为各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比如问题研究组的任务栏里有对课文理解的关键性问题;背景音乐组的任务栏里有教师提前准备的几支曲名,该组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课文主旨和感情基调,选择适合的配乐;拓展延伸组的任务栏里有对作家作品的补充资料,供该组的学生选择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帮助的信息。各组学生认领自己组的任务后,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合作学习和交流,然后采取自己喜欢的且能被大家接受的方式来展示成果。之后评估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中。
3. 检测导结
教师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三步导学”为基础的教学流程,在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把精力集中在了任务上,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验学习的成果,通过先学后教,使教学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开放语文课程内容
新课标强调:“开放语文课程内容是指教师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在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开放语文课程内容方面,本人做了以下尝试和改革:
1. 全班共读一本杂志《读者》
要求学生读后做摘抄并背诵、写读后感,教师每天的课前两分钟准备抽查两位同学背诵摘抄的句子;每两周课堂交流一次读后感;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读者》读后感优秀作品展示。
2.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午间讲坛”
每个周二的中午固定时间每班轮派代表参与学校的“午间讲坛”,在校园电视台向全校师生介绍一本书。
3. 开展中秋诗歌朗诵会
语文教育家孙绍振谈古典诗歌时强调:“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首先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秋这个属于华夏儿女的节日里,同学们身着古装,作了一回穿越版的诗人,饱含深情地朗诵中秋经典诗词或自创诗词,让大家再次聆听李白的《月下独酌》,凝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天上宫阙,感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学生们尽情享受着诗歌的馨香与热度,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弘扬,更有着润物无声的意义。
4. 让课本剧进入语文课堂。
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达到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技能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真正提高能力。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要求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它可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舞台口头语、形体动作,变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演出一台戏,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
二、开放语文学习方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我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四人一个语文学习小组,小组中有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氛围;二是用集体加减分的奖惩机制,促成团体凝聚力,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形成合作的能力。
三、推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当代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和主动学习。”我们学校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在全校大力推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激情导入——民主导学——检测导结”的教学流程。
1. 激情导入
激情导入是设计兴趣盎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教学导入,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2. 民主导学
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以将任务分为三部分——“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背景音乐”。同时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背景音乐组,问题探究组、拓展延伸组。在教师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各组组长认领自己组的任务。导学案里明确了各组任务,并为各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比如问题研究组的任务栏里有对课文理解的关键性问题;背景音乐组的任务栏里有教师提前准备的几支曲名,该组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课文主旨和感情基调,选择适合的配乐;拓展延伸组的任务栏里有对作家作品的补充资料,供该组的学生选择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帮助的信息。各组学生认领自己组的任务后,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合作学习和交流,然后采取自己喜欢的且能被大家接受的方式来展示成果。之后评估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中。
3. 检测导结
教师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三步导学”为基础的教学流程,在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把精力集中在了任务上,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验学习的成果,通过先学后教,使教学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