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是体育比赛前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根据参赛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选择的赛前预设目标,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体育竞技潜能,达到最佳的比赛成绩。学生最佳成绩的获得,不仅是竞技技术和身体素质的优势,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调整学生赛前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呼吸调节法是解决学生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基本方法
呼吸调节,是赛前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学生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人的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会变得短促,这时教会学生做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会使学生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如果学生情绪低沉时,指导学生做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运动员可以采用自我放松深呼吸法,深呼吸法采用鼻子呼吸,腹部吸气。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自己要配合呼吸的节奏给予一些暗示和指导语,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注意感觉自己的呼气、吸气,体会“深吸进,慢呼出”的感觉。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遍,运动员会产生可靠感。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二、专门性心理训练
专门性心理训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模拟训练、催眠法、活动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能达到消除学生赛前过度紧张心理、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如自我暗示法,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所以,教会学生赛前默默鼓励一下自己“我很棒,我是最好的,我一定会发挥好,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等等,并反复告诫自己要沉着,就会放松心情,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指导学生赛前做简单的运动
运动员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因为身体运动能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赛前采用放松训练手段有:1.惯性跑:一般是在50米~100米的距离内进行。起跑后加速后加速跑25米~30米,速度达到最快,然后肌肉停止主动用力而被动地随惯性跑进出15米~20米。惯性跑时,要求肌肉放松,尽量体会放松惯性的动作。2.下坡跑:坡度以3度~5度为宜,利用下坡向前的惯性力,充分体会肌肉的放松感觉。3.放松大步跑:要求充分高抬大腿,打开髋关节,用适宜的步频,做协调的练习。4.弹性跑:充分体会踝关节蹬伸用力的节奏。5.中速跑:实践证明,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发展肌肉的放松能力。6.顺风跑:借助风的推动力,充分体会肌肉的放松能力。7.加强肩、髋、膝、踝各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这是肌肉放松、动作幅度加大的基础。
四、念动训练指导
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念动训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学生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精神放松、心情舒畅、斗志饱满地参加比赛。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的训练和比赛的场景,做到排除干扰,闭目回忆以前的最好的成绩,尤其是获得好成绩的情景。
总之,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赛前对学生运动员的非技术训练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素质,做赛前指导既能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又能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竞技技能和心理素质同步提升的效果。我们要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竞技水平和高素质的心理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中学生。
一、呼吸调节法是解决学生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基本方法
呼吸调节,是赛前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学生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人的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会变得短促,这时教会学生做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会使学生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如果学生情绪低沉时,指导学生做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运动员可以采用自我放松深呼吸法,深呼吸法采用鼻子呼吸,腹部吸气。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自己要配合呼吸的节奏给予一些暗示和指导语,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注意感觉自己的呼气、吸气,体会“深吸进,慢呼出”的感觉。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遍,运动员会产生可靠感。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二、专门性心理训练
专门性心理训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模拟训练、催眠法、活动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能达到消除学生赛前过度紧张心理、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如自我暗示法,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所以,教会学生赛前默默鼓励一下自己“我很棒,我是最好的,我一定会发挥好,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等等,并反复告诫自己要沉着,就会放松心情,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指导学生赛前做简单的运动
运动员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因为身体运动能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赛前采用放松训练手段有:1.惯性跑:一般是在50米~100米的距离内进行。起跑后加速后加速跑25米~30米,速度达到最快,然后肌肉停止主动用力而被动地随惯性跑进出15米~20米。惯性跑时,要求肌肉放松,尽量体会放松惯性的动作。2.下坡跑:坡度以3度~5度为宜,利用下坡向前的惯性力,充分体会肌肉的放松感觉。3.放松大步跑:要求充分高抬大腿,打开髋关节,用适宜的步频,做协调的练习。4.弹性跑:充分体会踝关节蹬伸用力的节奏。5.中速跑:实践证明,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发展肌肉的放松能力。6.顺风跑:借助风的推动力,充分体会肌肉的放松能力。7.加强肩、髋、膝、踝各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这是肌肉放松、动作幅度加大的基础。
四、念动训练指导
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念动训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学生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精神放松、心情舒畅、斗志饱满地参加比赛。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的训练和比赛的场景,做到排除干扰,闭目回忆以前的最好的成绩,尤其是获得好成绩的情景。
总之,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赛前对学生运动员的非技术训练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素质,做赛前指导既能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又能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竞技技能和心理素质同步提升的效果。我们要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竞技水平和高素质的心理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