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 冲击高端服务器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潮多路高端战略不仅将改变我国服务器产业核心技术空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高端核心应用领域,将推动国内服务器平台实现全面自主化,进一步提高国家信息安全水平。
  
  继1993年浪潮推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服务器之后,我国服务器产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0月28日,浪潮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王虹莉代表浪潮,将特制的第一万台4路服务器标牌,正式交付给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发改委高新司副处长李新、“十一五”“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钱德沛教授、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卿斯汉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郑纬民教授、河南省质监局副处长何世彬,以及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共同见证了这一国产服务器产业的历史性时刻。
  随着浪潮等国产服务器厂商多路战略的逐步落地,“国产服务器缺失核心技术”的顽疾正在慢慢缓解。
  
  破垄断
  多路自主很重要
  
  众所周知,由于国产服务器在高端领域的弱势,我国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应用系统大多由国外小型机产品垄断,国家信息安全时时面临威胁,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也因垄断而被人为地抬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核心应用领域的应用系统的自主创新要求越来越强烈。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表示: “如果我们在高端技术方面受制于人,就随时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另外,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倍努力谋取有利的位置。同时要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以减少安全隐患。”
  也鉴于此,国家及时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包括通信、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等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今后3年的发展进行了部署,并特别指出,要加快提高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集体发展高端服务器,打破国外品牌对关键应用和核心技术的垄断,进一步提升民族产业的话语权。韩俊表示: “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要求下,我国要把发达国家近200年内完成的由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转变,压缩到今后几十年内完成,就必须要有后发优势。”
  在民族责任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浪潮、曙光、联想等国产服务器厂商一直都在奋力前行。随着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的交付使用,我国在整体计算能力上有了质的提升; 如今,浪潮单型号4路服务器销量破万,标志着国产服务器产业已经初步完成了在中端市场“量”的积累。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表示,浪潮将通过多路高端战略的实施,更进一步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带动国产服务器在核心市场实现全面赶超。
  
  消顽疾
  有核心技术才行
  
  在高端科学技术领域,我国一直处于跟随状态。“在核心技术领域没有话语权,意味着产品品质低、成本没有议价权。”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
  多年来,国产服务器从无到有,并且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占据了些许市场份额,但“核心技术缺失”的顽疾一直是其突破高端之路的“拦路虎”。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厂商们的努力,这一“顽症”正在慢慢缓解。
  钱德沛教授对此很有感慨,他说:“十几年前,浪潮在比较弱小的时候,IBM、HP、SUN这样的公司根本不会把它放在眼里。但现在不同了,这些跨国公司已经把浪潮、曙光、联想这样的国产品牌服务器看做了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有长远规划,乘胜追击。”
  而随着多年来在技术、市场、应用方面的积累,浪潮越来越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如今,他们将深入芯片级创新,以核心技术为武器向RISC市场发起全面攻势。
  2007年底,国内计算机领域惟一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浪潮; 2008年底,科技部与浪潮签订了“浪潮天梭高端容错计算机”项目,该项目被列入“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技术项目。项目总投资7.4亿元,专注于自主开发承担关键商业应用的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 2009年8月,浪潮成功并购全球第二大内存厂商奇梦达设在西安的芯片研发中心,由此,浪潮拥有了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团队和先进的芯片研发平台。
  沿着开放技术路线,浪潮已经形成了“一个核心、两线突破、三步实施”的多路战略框架: “一个核心”是指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掌握高端市场主动权; “两线突破”是指整合产业和自身资源,软硬一体,同时出击x86和RISC市场; “三步实施”是指自主开发4路、8路以及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逐步实现从集成创新到芯片级创新的跨越。
  
  抓时机
  发展高端服务器
  
  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掌握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等核心技术”,重点开发“高效可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新一代服务器系统”,发展“系统容错等关键技术”; 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积极发展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等重点产品,构建关键部件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成为对国产服务器的最新要求。
  最近,记者也采访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实验室主任许,他指出,如今,我国不缺乏科技人才,缺乏的是能把技术发扬光大、像“比尔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由于技术限制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只有实时的数据采集方式,才能为企业正确的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为什么我无法访问决策所需的数据”; “为什么我的应用系统引用的是上周的数据”; “为什么系统内有这么多数据副本,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准确?”随着企业规模的迅猛扩张,企业的信息量、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企业的决策者会发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由于技术限制已无
“DVD GPS”的热卖,让汽车电子在汽车产业中的“钱景”越来越突出,然而,这只是车载汽车电子的“后装”市场。在“前装”市场和车体电子市场,本土厂商却一筹莫展。面对手执技术和渠道利器的外企大鳄,力量单薄的本土汽车电子厂商们嗷嗷待救!    不忙的周末,深圳市合正汽    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依勤会来到北京的汽车4S店,看看公司新开发的IVI(信息娱乐系统)产品的使用情况。目前,该公司这款产品的月
行事风格一向低调的富士通,或许只有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用户中知名度较高。殊不知,富士通的产品从处理器、芯片组、服务器一直延伸到中间件,近年来富士通更是提出要全面开拓中国企业级市场。它靠什么?有什么具体战略?近日本报出版人兼总编辑金建中与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平台事业部总经理中原雅哉进行了交流。    由单一产品向全业务转型    虽然富士通到中国市场已有30多年,但到2006年才真正建立起全面
纵览2007年中国PC市场,移动PC日益成为市场主流,台式机的增速步履放缓。面对未来,商用台式机如何趁势而变,走出一条“破冰”之路?惠普欲在中国酝酿一场对商用台式机的全面变革。  4月18日,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PSG)在京召开商用台式机全线新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拥有惠普独特创新科技和节能环保设计的全系列新品。与此同时,惠普继续推行个性化理念,发布了2008年在商用台式机领域实行的“深行业,广区
2007年中国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年供需比达到1∶50。软件测试,这个在国外并不稀罕的职业,正在中国成为大热门。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起薪从3000元/月到5000元/月不等,若有2至3年工作经验,年薪可达10万~15万元,甚至高出很多相同服务年限开发人员的薪资水平”,媒体报道中所提到的这个收入诱人的职业,就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1~6月,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年供
政策平台支持快速发展    对于浦东软件园来说,自始至终一直有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浦东软件园是在原机械电子工业部、原信息产业部先后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的三份协议的基础上成立和发展起来的: 1992年3月,第一份协议决定部、市共同投资建设上海浦东软件园,成立上海浦东软件园发展公司; 1997年9月,第二份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园区的规划、定位、功能,并实际启动了园区的建设; 2000年7月,第三份协议
(本报记者李敬)收入过百亿元,却被指责为“网瘾元凶”; 列入文化创意产业,却又难以摆脱政策收紧的阴影。网络游戏产业前方多歧路。  最近,网络游戏产业又成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关于网络游戏产业的报告纷纷出炉,数据显示,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 而另一方面,网络游戏产业所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升级,以至于人大代表、社会名流频频质疑,政府各部门更是高调表示要强力监管。  亦正亦邪的身
【计世网 快讯】(记者 汤铭)11月29日,由信息产业部主办的“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领域的相关立法与技术等问题。据了解,自2001年开始,信息产业部先后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标准。目前,《循环经济法》草案也已经提交相关部门审议,有望在明年正式出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能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
近年来,杭州市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市民卡”带来的便利——医保卡、社保卡、公交卡、公共自行车租赁卡、身份识别卡……功能还在不断叠加。除了“杭州模式”外,国内其他城市也在纷纷热捧。但由于市民卡目前还处于新生阶段,普及时也遇到了很多困惑。    最近,走在杭州街头,很多人骑着一模一样的自行车,却是往不同的方向前进,完全不是广告宣传队伍的阵势。而在西湖边、马路旁,甚至公交车站附近,也多了不少无人看守的“存
从最早吃螃蟹的SalesForce.com,到现在几乎是主流软件提供商的全线介入,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作为21世纪IT产业目前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创新之一,来势汹汹。   SaaS在中国的落地速度着实令人吃惊。加入这一新玩法的阵线在迅速扩大。用友、金蝶、金算盘等传统管理软件提供商,均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基于SaaS模式的在线软件服务新业务,中国互联网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