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怎样积累材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怕写作文,感到写作文难,究其原因是无材料可写。一篇作文布置下来,学生不是胡编乱造,就是翻作文选,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而更多的学生则是将自己看过的作文中的材料改头换面,以求完成任务。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有东西可写呢?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材料。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积累材料 观察生活 做笔记 写作方法
  一、培養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良好习惯
  “作文来源于生活”,这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重视学生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作文虽然语句通顺、词语华丽,但由于“言之无物”,读起来并不生动,更无深刻印象可言。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说的内容、形式,如有错误之处,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加以鼓励,然后让他们在识别的基础上,把说的内容写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习惯,把想说的话用书面语言加以描述表达,通过观察生活,记叙周围环境、事物、活动场景和人物动态等,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分析事物的必然联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材料,是获取生活材料的重要手段。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只要随时留心,随时比较分析,认真思考,就能积累许多写作材料。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兴趣。教师应善于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结合阅读教学,经常向学生提供一些能为学生所理解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如教给学生按顺序去观察,用已有的经验去分析,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课文中积累材料,学习作品中的深刻而科学的思想观点,以提高自己的写作内涵修养。并让学生多阅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同时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材料,开拓思路,写出厚而充实的文章。
  生活是作文内容的源泉,学生只要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就不愁没东西可写。平时多关心时事,作文时才能提取出具体事例材料,使文章生动,具有说服力。学生作文的材料积累,要通过勤于动手来实现,一个人大脑的记忆容量总是有限的,单凭材料的记忆,不够精准,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勤于动手的习惯,将自己在观察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生动故事或自己的思想发现,随时记录下来,积少成多,需用时,一个个鲜活的素材,便可呼之欲来。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写作文的难题就可以解决。
  二、培养学生做笔记的好习惯
  做笔记有两个好处:一是帮助记忆;二是做笔记本身也是一种写作训练。作文的材料主要靠平时积累,所以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人或物,做好笔记。教师要求学生人人有一个笔记本,养成勤动手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有趣事、高兴的事、让人生气的事都记录下来,最好以日记的形式,每天都写,长期坚持下去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形成材料仓库。写作素材的积累越积越多,到写作需要时,就能信手拈来,言之有物,就能做到心中有话可说,笔下有话可写。学生写作的时候,只需从材料中寻找哪个材料符合命题就可以了,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没材料可写的问题。当然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写作素材还不够,因为写作素材的表达,最终还要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为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等摘抄下来,及时分类整理,并交流、背诵,使作者的语言成为学生的语言,成为学生语言仓库里的宝贵的财富。积累的词汇多了,写作的时候,想用某些词汇、某些句式、某些表达方法,就会得心应手。只有语言材料积累丰富了,写作时才能选取优质材料,自然而然文章就会具体生动,表情达意就会更加流畅。
  三、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是,脑海里有具体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教学中必须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作文教学要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用词,怎么造句的,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审题是学生认真作文的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的重要过程,明确审题的内涵至关重要。譬如,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那么就要求学生按所学的内容,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详略得当,各有侧重。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每篇习作的侧重点,避免跑题或千篇一律。教师的作文教学要具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注意选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边环境,让学生在作文时确实做到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另外,教师在课堂作文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编写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往往是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整理材料过程,弄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应先写,哪些应后写,这样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晰。
  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除了要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技巧外,更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摆脱无材料可写的苦恼,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叙述事物的,这样才有写作功底,从而写出真实而生动的人物景象,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生活是学生作文内容的唯一富矿,只要教师引导有方,让学生用心去挖掘,去提炼,总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校举行“同题异构”课教学活动,其中有几例对相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比较、品评、甄别这些细微的教学环节,无疑能促进我们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预设趋向完美。  案例一:  教学内容:《捞铁牛》(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两位教者都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捞”。  【教者甲】  师:那么为什么要捞铁牛?怀丙又是怎样捞铁牛的?  板书:为什么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如今,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为了更好探究职业院校网络育人模式的创新方法,该课题组从学校教学角度出发,将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一囤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再来拜访他们,并且作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
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抓住问题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当今社会,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高中时期,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是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和批判性。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OBE教学理念又称“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为了顺应新时代高校教育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高校学生就业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希望
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而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