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谓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学生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在知识的天空任意翱翔,从而不断创新和进步。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力
  一、识字、组词、造句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许多会意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差”可以把“羊”字头想象为一只小羊,“工”字底想象成一个小板凳,进而组合成“一只羊坐在板凳上”这一新形象,学生一旦想象成功,终生难忘。又如“看”字可以想象成一个人把手放在眼睛上极目远方;“采”可以想象为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三人“众”;二人“从”等许多会意字都是通过想象了解它们的意思,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它们,而在识记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了想象能力,在学习字、词、句中就更得心应手了。
  (二)组词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绝好途径。
  如:教一年级小学生组词,给出一个字,让它们组词,它们必须把这个词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形象,或人或物或动作,然后才能说出此物所对应的词。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是无法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那么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造句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又一途径。
  如:“飞翔”,可提示学生想象谁在飞翔。在哪里怎样飞翔,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形象,就会有好句子诞生。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从识字、组词、造句做起。学生有了丰富的词汇和语言,在写作中就会在那里、怎样飞翔,头脑中形成了这一形象,就会有好句子诞生。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从识字、组词、造句做起。
  二、学生有了丰富的词汇和语言,在写作中就会得心应手,而写作过程本身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低年级的看图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初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必经之路。看图作文的写作首先必须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特别是一些细节,要指导学生观察到位然后再让他们借助想象从一句话写起,用一句话写人、写景、写物;再试着用几句话,或几段话描写一个或几个画面,做好这些,就为学生写好看图作文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写好看图作文就成了必然。由于看图作文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必须加入作者的想象,才能使作文生动、完整。因此,在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续写、扩写中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我们谈谈续写,既然是续写,续上的部分一定要和题目给的部分衔接自然,人物性格前后一致,情节发展自然合理,也就是让读者感到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不是强凑到一起的两半截,我就需要学生用想象推理补上去。例如《小橘灯》的结尾:“12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续写就要按照“大家都好了”的基调去写,去想象去推理。想象我们再次去小姑娘家时,她的家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与他们全家见面时又是怎样的场面,他们是怎样热情款待“我们”的等等,整个续写过程就是充分想象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扩写和续写一样,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扩写是对原文的补充和扩展。扩写一般都是扩写记叙文,即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基本内容不变和体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想象、补充细节、增加环境气氛和人物形象的描写,有时也可增添次要人物和补充辅助情节。要想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好扩写作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发挥想象力,指导学生写作方法:(1)要认真阅读原文,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紧紧扣住原文的中心去写。扩写的文章,中心思想、基本内容、体裁、叙述人称等都不变。变了这些就不是扩写而是改写了。(2)平时要注意积累。比如有篇例文要求扩写肖邦和李斯特的故事。如果你对这两个人物原来有所了解,对于音乐比较爱好和熟悉,扩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扩写起来就比较困难,弄不好还会说外行话、闹笑话。(3)要注意锻炼自己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扩写需要补充细节、补充形象。如看到“中秋节”三个字就应立刻想到满月、月饼。看到一句话,就会想出这个人说话时的神态,通过写作前的指导,既指出了学生的想象方向,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限定了想象范围,防止学生天马行空,任意想象。这样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扩写、续写都必须在原文的基础上去想象,但想象作文却不限于扩写、续写。有些作文规定的内容就是还没有发生的、或者考生不可能见过、经历过的。如《未来日记》、《十年后的一天》、《到太空去旅行》等。这是给出命题让学生想象。有些想象作文只给出条件,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写作。如:给出热烈场面,让学生想象寒冬梅月半夜野外的冷;活动场面很热烈,让学生想象朦胧月光下独行于小巷中的感受。又如:假设情境一一甲行车倒在地上,乙正在扶起他的车,这是走来的甲会有什么思想活动,接着甲又会有什么言行。再如,用“人”字的形状,描摹一种物体,并阐明这一物体给人的启示。写好这类作文,也主要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想象既要大胆,又要合情合理,难度要比扩写、续写大,但更能发挥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在这方面下工夫。
其他文献
一、引导自检,查漏补缺。  词语盘点集中的都是本组课文的词语,但并非每个词语,老师在讲课文时都讲深讲透讲到位,学生也并非都理解会用。因此,老师可利用本组的词语盘点引导学生对还不太理解的词语进行再学习。比如:在积累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词语归类训练,近反义词训练,词语搭配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把机械的积累变成了有效的理解,也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诚然光理解的程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新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及引导策略,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初中生物  出现问题  引导策略  一、课改实践中的问题  1_课堂驾驭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是坚不可摧的。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树立学生的习惯观念  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习惯观念。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广大教育者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广大教师认真思索。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做法,不当之处,还望同仁海涵。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
摘要:职业学校的教学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就职业学校的农学专业课来看,内容较为枯燥、抽象,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农学专业课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以使学生真正地学到了技术,真正地了解“三农”,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三农”、勤于钻研的优良品质,为培养农村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学实践兴趣方法  中职学校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
摘要: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本文主要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开展课堂讨论,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讨论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
摘要: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人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  激趣  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前交际。  每次课前请一位学生背诵一篇文章,要求声音响亮、发音准确、速度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 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实施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都需要自己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离开学生的体验实践,主动参与,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引领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