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背后的情感渴求--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干预个案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f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八年级男生因玩手机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次写保证书无效而不愿再写保证书,主动来到学校辅导室。根据个案的自述和医院诊断,辅导教师判断个案目前不存在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焦虑状态。本案例用系统治疗的理论取向进行个案概念化,认为个案通过使用手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渴求情感需求的满足。初步干预共进行了三次辅导,第一次辅导了解主要情况,建立辅导关系;第二次辅导中搜集背景资料,寻找焦虑原因;第三次辅导中探寻自我认知,确定改变目标。初步干预后,个案焦虑情绪有所缓解,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对手机的依赖减少并能重回体训队参加训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且可以借鉴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喜欢阅读一本本好书,进而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地反复阅读,这是整本书导读课的重要使命。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把地理教学和地图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读懂地图、理解地图,进而会运用地图,甚至能够画出基本的地理简略图,并能在地图上说出上面表达的内容,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事实表明,让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但增强了抽象地理知识的直观性,而且也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有趣。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读图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认知接受能力较弱、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是其固有的成长特点。现结合多年的听课教研经验,谈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深挖教材,科学计划  本课程低年级教材的许多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内涵,积极挖掘和充实充满合作、探究和创造乐趣的德育元素及各种生活与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突出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和能
广东省各地市近年来语文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呈现新的变化:逐渐减少对学生机械化识记的考查,关注学生切实落实整本名著的阅读,加强对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和综合读写能力的考查,在名著阅读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制订名著阅读计划,分解名著阅读目标,搭建阅读支架,构建名著与现实的联系,并进行适当的读法指导,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名著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