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石菖蒲-郁金药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石菖蒲-郁金的有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使用人类基因组注释(Gene Cards)数据库得到已知治疗的儿童TD靶点,用Venny 2.1构建绘制药物-疾病靶点的韦恩图;使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关键靶点基因网络的相互作用;借助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
【机 构】
: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兰州730101;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张掖734000;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兰州730101;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甘肃兰州730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石菖蒲-郁金药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石菖蒲-郁金的有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使用人类基因组注释(Gene Cards)数据库得到已知治疗的儿童TD靶点,用Venny 2.1构建绘制药物-疾病靶点的韦恩图;使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关键靶点基因网络的相互作用;借助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该组药对治疗儿童TD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 筛选得到19个石菖蒲-郁金的有效成分,预测出该药对治疗儿童TD的关键靶点32个,主要与μ阿片受体1(OPRM1)、β2肾上腺素受体(ADRB2)、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2(CHRM2)有关,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转导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石菖蒲-郁金药对组合中的多种有效成分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不同生物靶点,达到抗抽动的作用效果,分析成分、靶点和通路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探明石菖蒲-郁金药对治疗儿童TD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1],目前我国存在庞大的心力衰竭高危人群.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对2012-2015年132家医院13687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为(4.1±0.3)%[2].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改善虽然提高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住院率[3],但预后仍不尽如人意.在心力衰竭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因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控制症状、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等方面显示出独特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据推算CVD现患病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高血压病2.7亿,心力衰竭450万.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1].尽管经过一、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心血管病仍存在很高的患病人数及病死率,这说明人们对CVD的认识尚不全面.肠道菌群被称作“人体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编码基因数量之多,使其不仅跟消化系统密切相关,还与心血管系统相互作用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调查显示,在现代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由心电图显示患有心律失常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0%以上[1].现代医学将室性心律失常划为室性早搏、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4类,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多为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多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和心跳搏停感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晕厥、休克和死亡[2].临床上用于治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很多,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将抗心律失常药通常分为4类,即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