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们时代的艺术现实与艺术的本质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艺术与非艺术的对立消失,艺术进入完全的多元主义时期。丹托断定当一切都成为艺术,艺术的本质丧失,艺术就已经终结。但是当人们的生活经验变成历史,并获得了与生活不同的时空或属性形式时,就历史地演变为艺术:艺术就是形式化了的历史;艺术与历史的界限只在于有无形式性,艺术不会终结。一个艺术哲学史家最终放弃了历史。
其他文献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
[摘要]郑声是孔子对一种非雅音乐的贬称,它滥觞于殷商,得名于春秋,流行于战国,影响及于后世。对于习惯了雅乐的贵族而言,郑声的确是“新声”。但是,它的前身却是商纣王的“新淫声”,比西周制作的雅乐还要古老。郑声的表演者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女乐或乐师,欣赏者是拥有特权的新兴贵族,因此在本质上它属于宫廷音乐。当然,这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郑声会流行于民间,也不排除它会吸收民间音乐的因素。  [关键词]郑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