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民办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战略取向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五”期间,作为一种精彩“教育现象”而展示出来的江西民办教育,得到了持续性的跨越式发展,已形成了纵向有幼儿、小学、中等、高等教育四个叠加层次,横向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交叉板块,并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的育人框架。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财政“穷省”,通过政策先导,激活民间办学,不仅扩展了地方教育事业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各类民办教育发展态势扫描
  
  江西省各级党政领导非常关心重视民办教育,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土地划拨、税费减免、引资建校、公平待遇等在内的扶持、促进和管理民办教育的政策措施,狠抓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及其师生同等法律地位及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省内三级人大、政协热情关心爱护民办教育的成长,每年都提交一批建议和提案,督促同级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挤出编制,在机构改革时,在全国率先成立民办教育专管机构,制定了上百个管理规章,热心做好服务、协调和管理工作。民政、财政、物价、审计、人事、土地、税务、工商、城管、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既做好服务工作,又依法对民办学校实施管理,象“亲商安商”一样“亲教安教”。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创业”要求,努力依法规范办学,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从“十五”期间看,江西民办教育以年均13万人的规模高速增长,五年增量相当于前二十年总和的两倍。到2005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4790所,在校生达到104.84万人,跨入民办教育大省行列。
  ——民办高等教育出现了启动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职的强劲势头。2005年,教育部批准在二所高职学校基础上设置江西蓝天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 在江西实现了民办普通本科教育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全省60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20.34万人,其中十所民办普通高校已注册接受本科和高职学历教育的在校生13.79万人,占当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同口径在校生125.48万人的10.99%,成为超各省平均数两倍的民办高职教育强省。2004年,江西有四所民办普通高校进入《中国青年报》组织评选的“全国民办高校20强”,与北京、陕西并列第一。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呈强势地位。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江西优先发展民办中职教育。2005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4.28万人,民办中职在校生22.36万人,占41.19%。打拼出三分天下强的局面,不仅优化了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而且成为地方中职教育新的增长极。在民办教育领域,全省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36.61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14.25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2.36万人。民办中职学生多于民办高中学生56.91%,充分显示了江西民办中职的强势地位。2005年,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江西新余召开,在全国很有影响。
  ——控制民办义务教育,鼓励发展民办学前教育。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补充的政策,江西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切实体现政府的责任。目前,江西仅有152所民办初中,在校生13.26万人;93所民办小学,在校生6.2万人。对民办学前教育,采取积极鼓励政策,现有民办幼儿园4110所,遍布全省城乡,在园幼儿32.51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71.67万人的45.36%,民办幼儿园近乎占有半壁江山。
  
  十所民办普通高校亮点聚焦
  
  在江西民办高等教育中,江西蓝天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等十所民办普通高校,像一支航行在市场经济海洋中的职教舰队,在“十五”期间抢抓机遇、迎风远航、昂首破浪。
  ——发展快速,规模较大。江西民办普通高校的前身是非学历教育专修学院。“九五”期间,大的办学规模3000人左右,小的办学规模不足1000人。现有十所民办普通高校,都是在“十五”期间快速发展中走出来的。其中本科院校两所,校均规模四万人;高职院校八所,校均规模一万人以上。近三年,十所民办普通高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社会融资,有七所建成了设施一流、规模宏大的生态新校园,有三所在原址高投入进行改扩建,形成了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一整套办学硬件设施,包括校园占地面积1.49万亩、校舍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教学设备5.16亿元、图书资料446.98万册,经审计的总资产达39.09亿元。总的办学规模和建设规模,均位于全国同类民办高校前列,成为展示“精彩江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培养急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江西民办高校自开办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二十多万高中级职业人才,未来三年还将培养输送二十余万名建设人才。在赣民办高等职业学校面向全国办学,开设的专业不仅是公办学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而且是适应我国建设“制造大国”而设置的各类工程技术及加工专业,主要包括机械、电子、汽车、软件、网络、服装、旅游、营销、食品等社会需求量持续增大的职业岗位类细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高中级实用人才。他们主要面向省内新兴工业园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成为江西劳动输出新一代骨干力量。民办高校的新建扩建,带动了当地金融、房产、建筑、建材、装饰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商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商圈的繁荣。江西民办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比例一直保持在80%左右,每年吸纳各类学生消费资金十个亿以上,对拉动当地内需进而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面向市场办学,强力推荐就业。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打破了政府包办教育的单一体制,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机制灵活、注重效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建立“穷省办大教育”发展模式积累了成功经验。各民办高校创新办学模式,坚持“平民 就业”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基层群众子女求学愿望,贴近民营外资企业需求办学,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紧紧围绕社会对人才实际需要来运作,形成了低收费吸引全国生源就读,高就业率带动来年招生的循环发展壮大模式。一切为了平民百姓子女求学能就业,采取派驻企业联络员、发展校内外“职场”、开办人才市场集会、建立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有力措施,强力推荐毕业生就业,多年一次性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不断增强了江西民办高校品牌对外吸引力。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民族的学生来江西民办高校学习,为的就是学技能、好就业。
  
  直面未来的战略取向
  
  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江西民办教育将主动适应中部地区崛起的新形势,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的要求,努力实现从发展规模数量向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转移,切实以大力培养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为主,以体现学校优势和特色的内涵建设为主,以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为主,实施民办教育示范性建设工程。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着力建设若干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若干个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一大批校企联办订单式特色高职专业。寄望看高一线,奋力打拼事业,总体战略取向是:
  ——做“大”,按需扩大民办教育办学规模。“十一五”期间,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终身学习制度的形成,全省民办教育的总规模还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达到150万人以上,比“十五”期末增长50%左右,重点是加快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和大提高。
  ——做“硬”,加强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江西民办教育是在资金紧张、基础薄弱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面对规模扩大后的教育资源紧张状况,今后五年,全省民办学校将大力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各项生均教育资源硬指标,不仅做大教育资源总量,而且提升生均办学条件标准,使硬件办学条件更硬,软件管理更优。
  ——做“优”,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民办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金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增强生源吸引力,扩大服务幅射圈,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建大楼”,而且要出“名师”,不断充实内涵,积极创建示范学校,力争在现有少数学校影响较大基础上,再建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校。
  ——做“正”,引导民办教育依法规范办学。在民办学校初始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行为,影响了办学者社会声誉。江西民办教育将在新的起点上树立新形象,努力规范各种办学行为,实行诚信办学、和谐兴校,确保健康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载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资监管工作极具创新性、探索性。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度重视,连续三年把国企改革作为全省四项重点工作之一,确定了“国企改革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不渝地把“依法、科学、民主”方针贯穿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始终,以全新理念倾力推进工作创新,妥善处理推进国企改革与加快企业发展的关系、改制企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国税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为着力点,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    “十五”期间,河北省国税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夯实基础,理顺关系,步入规范,树立形象”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使队伍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税收与社会的关系,牢固树立税收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从税收工作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税收与社会的关系,牢固树立税收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实现税收与经济、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