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华的几年,基本每周会和家里至少打一通电话。
  我妈最后的叮嘱从“好好学习,要对得起高中的努力”,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凡事想开些,不要老是和别人比,活着最要紧”。
  焦虑。每天都在焦虑。
  大部分进入清华的人都有一个呼风唤雨的曾经。那时我们意气风发,年少轻狂,江山在手,天下我有。然后进入清华发现,什么叫井底之蛙。
  在初高中,你什么都不用管,专心学习就好了。她会弹琴,我会学习呀;他会唱歌,我会学习呀;他善交际,我会学习呀;她办事熨帖,我会学习呀。
  上了清华之后,你发现这个不灵了。因为,你发现,原来你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才艺广泛,人情练达,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足球篮球通通秒杀,唱歌跳舞专业水准。
  而且颜值高。
  而且学习好。而且家境优渥。而且贼善良,一点儿不小心眼儿。
  你就知道了什么是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恨不得当场撞墙而死。
  俞敏洪的“你不能证明自己是全世界最差的,所以不必自卑”也肯定被好多人当过素材,估计当初都是言之凿凿地胡诌了八百多字的。
  道理谁都懂啊,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啊。
  其实做学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出众的地方,而且,连唯一的优势——学习好,也没有了。
  你成了一个完完全全平庸的人。
  我妈曾经说过,清华的人出来,怎么也不会饿死的。这话没错。可是我是清华的啊,我的人生仅止于不会饿死,仅止于不为生存发愁的话,我怎么对得起那十二年时时刻刻不敢放松的自己?
  我在最好的年华里,放弃了娱乐,放弃了恋爱,放弃了自己的兴趣,一心扑在书本上,难道就是为了追求一个一生温饱的结局吗?
  进入了一个环境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个环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你知道一个学渣,尤其是一个没有任何闪光点的学渣,内心有多么难过吗?
  而且,我们曾经那么骄傲啊。
  最近我常常问自己,怎么就这样了呢?是呀,我为什么就成了今天这样呢?做过社工,混过社团,似乎也是有过地位的人,可只有自己知道,其实一直在打杂。我一直在自我麻痹,付出过就会有收获的啊,可今天我不想再麻痹下去了。
  我就是付出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最后赔得血本无归的人。别说够得上什么年级中游水平,我的GPA就是半死不活,而且我没有任何特长,不善言辞,唯唯诺诺,目标模糊,内心阴郁而导致生活习惯差,而且,至今没谈过恋爱。
  而且,这些话只能匿名说一说。在家人、朋友面前,还要假装是一個视GPA为粪土的正能量少女,每天开开心心地逛街买零食,不断吵吵着减肥,隔三岔五和舍友去五道口看一场电影,买点衣服,吃个雪冰也要发朋友圈,然后心满意足地数点赞数。
  可是,可是,我心里其实很焦虑。焦虑到,我明知道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不好,我却没有勇气改变它;焦虑到,即使有了有好感的人,也不敢说出口,觉得这样的我,配不上那样的他。
  我目前还没找到短时间内疏导自己的办法,只能依靠时间慢慢治愈。也许之后会好一点吧,也许不会,谁知道呢。
  但无论多难过的时候,我也不曾想到过死亡。我还有父母双亲要养,我不能也不敢去死。毕竟,我一直让他们那么骄傲。
  那么骄傲。
  (嗅嗅摘自“知乎”,本刊有删节)
其他文献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这个“独”,李白也用过,在《月下独酌》里,他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很自豪的孤独,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独才是圆满的。又好比你面对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顶峰,会产生一种“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感觉,没有任何事情会打扰,那是一种
“愿景比指标更重要”,这是我在英国阿什里奇商学院高管培训时一位教授讲的,我很赞同。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只要始终不放弃心中的愿景,就能用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中国邮政有传承百年的历史,以“书信”的传递为基本载体,情系万家,信达天下,铸就了社会公认的“信誉度”。作为邮政人,我们的愿景就是用信息化驱动把“草本”业态的传统业务创新转型为“木本”业态。经营草本业务,
【摘要】以《铁丝网上的小花》为例,对高年段的图画书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重点介绍了图画书的一些阅读方法和策略:预测与猜测;颜色中有温度;找出小道具中的暗示;作者的绘画视角和呼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并给老师提出多文本对比阅读的建议。  【关键词】图画书;教学;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21
鲁迅先生著作上的错字,先前似乎没有人提到过。那是因为我们读书、编书不够谨严呢?还是因为鲁迅是大家所尊敬的权威?也许两者兼而有之。林辰同志在《精当的意见,谨严的学风——叶老审阅鲁迅著作注释稿述例》(刊于《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一文中提到了叶圣陶先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鲁迅著述千万言,在他那浩无涯际的字海中发现几个错字,当然丝毫无损于先生的日月之明。可是这个道理却不是什么时候都行得通的。我们
2020年11月11日,淡豹在北京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淡豹的首部小说《美满》出版。  上午11点,北京海淀融科中心的负一层还没有多少人,再有半个小时,楼上写字间里,那些在谷歌、字节跳动工作的年轻人们,就会涌到这里来吃午饭——这些上班族是作家淡豹最近的观察对象。在临近扶梯的一间咖啡馆前,淡豹热情地向《环球人物》记者招手示意,说话间眼神灵动,时不时透露出小女孩一般的轻盈。采访当天,她
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主谋加藤智大和他的绘画作品。下图为画里的线条,由日本汉字“鬱”(意为“忧郁”)组成。  最近,一场特殊的画展在日本引起不小的争议。画展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作者的身份——他们都是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的杀人犯。在众多作品中,最让人深刻的要属一幅少女漫画。若将作品放大,可以发现画中的线条由日本汉字“鬱”(意为“忧郁”)组成。这幅充斥了成千上万个“忧郁”的特殊作品,出自一个名叫加藤智大的
修复记忆的人  15年中,他们经手的照片大约有100万张。都是老照片,大部分就像刚从时间手里抢夺回来,带着清晰的受伤痕迹,比如或深或浅的斑点和裂纹。有的颜色消磨得很淡了,有的眉眼间一道清晰的残损。照片来自各个角落,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泛黄的模样让它们显得脆弱,何况伤痕叠着伤痕。  看不见的伤痕来自记忆。无论多么刻骨铭心,记忆都会随着时间一同变模糊。那些照片或许是一些人最后的托付了,是去世的父亲、远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而开展主题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提高知识能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語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接受文本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要帮助学生
《阅微草堂笔记》里,至少有十几篇是借狐鬼之口纵论历代学术与读书之道的。  在何勵庵的故事里,教书的老狐回答为何读书的问题时说,狐狸修仙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由妖而仙。这是条捷径,但容易走上邪路。另一条是先炼形为人,然后习养内丹,日久坚持,自然圆满。这条路虽慢,但很稳妥。狐狸做人,也必须读圣贤书,涵养心性。  何励庵说:“凡巧妙之术,中间必有不稳处。如步步踏实,即小有磋失,终
【摘要】古诗词的内涵与情感往往委婉含蓄,不只是因为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有虚词巧妙使用的原因。对古诗词的鉴赏,往往只重视对实词的品读,忽视对虚词的分析,其实虚词的作用也十分巨大。本文以具体古诗词虚词运用为例,从深化意境、寄寓感慨、丰富内涵、塑造形象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虚词意义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虚词;古诗词;委婉含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