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急剧发展,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相互间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深远,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因此不断地变化更新着,整个人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国民素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我国当前实施的新课改就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目标就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新课改与以往课改的一个巨大差异就是,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权。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个性又有人性地发展,避免“既没有个性,又没人性”的糟糕状况出现呢?又怎样才能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本人认为,这是当前新课改条件下,摆在学校德育工作面前的两大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可以说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那么,应当怎样搞好德育创新以期解决以上问题呢?下面本人就这个问题略谈一下看法。
  
  一、认清形势,明确新课改条件下德育工作的条件
  
  应试教育下,德育带有浓重的封闭性,它把学校变成一个封闭的象牙塔,不让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一直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张无瑕的白纸。新课程是开放的,它主张让孩子们走入社会,走进网络,自主探究,自由学习。同时,随着交通、通讯和各种传媒手段的高速发展,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当今的校园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因而,在新课改条件下,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认清德育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因势利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德育工作。
  
  二、遵循客观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针对校园社会化及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我认为,新课改条件下的德育工作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直面社会,积极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和生活化
  校园是德育资源,市场、工地、农家田野同样是德育资源。如果让学生了解、体会社会的各种生活,对克服学生中的利己思想,以及弥补怕吃苦受累、好大喜功、贪图享乐等缺陷是大有益处的。一些学校实行关门教学、封闭教育,还往往冠以提高教育质量的美名,其实是没有把学生当“社会人”看待,而是把学生当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切断了,这种关门教育造成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难以把学校教育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致使学校德育变得苍白无力,其危害相当严重。因此,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必要前提。学校教育不能只看眼前的今天,而忽略将来的明天,更不能不顾社会的发展要求,让学生缺乏社会人应有的素质。
  2.以各种传媒为德育资源,实施开放式德育
  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陶冶,按图索骥是搞不好的。电视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对学生思想影响深刻的图像文字广泛传播。部分学生沉溺于电视、上网,影响了学习和成长,对此不少学校采用堵截的办法,而缺少的往往是引导、疏导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但制止不了学生对网络、媒体的渴求,反而会激起学生强烈的不满。因此,让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这些好节目,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国家法制进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法制教育是极有必要的。学生因沉迷于电视、网络而影响学习,教师必须多引导,多搞正反两方面教育,随时对学生的行为偏差实施疏导,而绝不能采用简单的限制和堵截办法,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3.注重环境育人
  优美的校园、动人的情景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在指导学生审美、引导学生追求美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幽雅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增长其见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从环境出发,以环境育人。当然世上还有许多不平事、丑陋事、令人气愤事,这些客观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在这种条件面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当凸现出来,将差的、不平的、丑陋的、令人气愤的关键集中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适当的引导,使这些客观现象化腐朽为神奇,对学生产生应有的教育作用。
  4.开设校本德育课程
  新课标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个级别,明确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课改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德育应当大有可为,因为目前我国德育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规范且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作为指导性文件的《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规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仅从宏观上规定了德育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途径,而具体到每一项目标如何去达成尚无明确的规定,这就给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实行德育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其具体实施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新课改目标及社会形势为导向,开创适合实际的德育新策略,为新课改取得成功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长期大量的工程活动难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最为明显的为黄土边坡失稳,这种黄土边坡在形成后由于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受到三维破坏。目前,工程中常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对边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联想和推理论证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综合素质。下面就如何改进与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加强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初中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神奇和遐想,对知识充满渴望,有一定的
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初三化学每年都是各门学科中结课最晚的,随着新课的结束,三月底或四月初各学校逐渐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只有两个多月的复习时间,既要完成上下册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时间少,任务重,因此,只有合理地安排复习进程,才能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那么,初三化学如何复
当前的词汇教学,教师还习惯于孤立地教生词,脱离语境地解释词汇的意义,导致学生感到二语难学,感受不到语言的美,课后留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词和知识点。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无
课程学习的高效是我们每位教师永远追寻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依赖于我们每个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依托于我们教师个人不同的教育机智,依靠于精心设计的浓厚的学习交流氛围。这些看似都是每个教师个体的工作,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忽视预习工作,只是上课听听,课后记记。由于缺少学习的主动意识,学生的课堂效率并不高。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人人关注的课题,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