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备课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形备课展现的是教师的内功,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与思考建构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钻研教材来吃透课文,并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完成隐形备课,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隐形备课;教学思想;文本解读;学情;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17-0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讲过一个关于备课的故事:一位教龄33年的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观摩课。课后,有一位听课教师提问说:“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呢?”这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不论哪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节课的准备,我则只花了大概15分钟……”一辈子和15分钟,这一组反差极大的数字揭示了隐形备课的重要性。所谓的隐形备课指的是钻研教材(备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学情(备学生)、选择教法(备教法)等。隐性备课其实展现的就是教师的“内功”,虽然我们看不到直接的实物,也无法用文字将它描绘,但是从课堂的讲授就能看出一位教师的“内功”如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来完成隐性备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在阅读与思考中建构自己的教学思想
  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这是成功地进行隐形备课的根源所在。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如果教学没有可以依据的思想,课堂就容易变成一个跑马场。一名语文教师,若是没有博学多才,见地必将浅薄,思维必将僵化,说话必将死板,讲授中也就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少气无力。如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师就能跳出学科与学段的限制,在面对一个文本的时候,通过用心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师应该在不断地阅读与思考当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思想与人格魅力,并在教学中自然地传递给学生。
  二、钻研教材,吃透文本
  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力,在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下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那么在备课时如何做到吃透文本呢?
  1.纯读课文。所谓“纯读”课文,就是在浏览课文之前,不要翻看任何参考书,不要搜集任何与文本相干的资料,不要和任何人去交换观点,一个人清清静静地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的理解影响你的认识,不带着偏见去看课文,这样,对文字的所有感悟均是由自己的内心而生发。
  2.朗读课文。朗读课文不仅仅是学生的功课,也是教师的功课。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应该像学生一样高声朗读课文,反复地读,直到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虽然文章是死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朗读将课文读活,给其带来鲜活的生命力,上课时学生必将会深受感染。
  3.读透课文。除了熟读课文和朗读课文之外,教师还需要将课文读透,也就是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学人口舌。文章精妙之处不是通过教辅材料的提示而掌握的,而是在于教师能够自己用心感受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及布局谋篇之精彩。此外,教师还要能自己理解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与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教师对其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能引领学生到达什么样的高度。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吃透课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4.读宽课文。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拓宽视野,读宽课文,使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如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自己首先要有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能做到。如在讲授一篇文章前,作者的身份背景、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等等,都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无疑。这样,在授课时,教师才能从容地面对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对所讲的课文吃透,还要对相关题材的文章、文章涉及的相关内容加以了解,放宽自己的视野,把课文读宽,才能真正给学生传递文化与思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三、掌握学情,选择教法
  隐形备课中,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只有做好了学情分析,教师才能够根据学情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情分析呢?
  1.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动机来自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是行动的驱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兴趣所在,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用激励性的评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最终让学生能够乐学善学。
  2.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新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学设计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与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被称之为认知风格,指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主要包括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不同的认知倾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他们的认知差异来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学情,吃透教材,做好隐形备课,不断地学习与思考,才能在教学中选择最佳策略,真正达到“15分钟=一辈子”的效果。
  【责任编辑 纪敏】
其他文献
《画皮》 马良 艺术微喷 60×90cm 2006年  当下艺术界对影像的关注似乎有日趋升温之态。就湖北来说,2015年湖北美术馆设立影像馆后,陆续展开一系列影像艺术展览和相关活动,12月更是举办了跨年影像艺术大展:“再影像:光的实验场 —— 2015三官殿1号艺术展”,不仅有中国当代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的加盟,还邀请到活跃在国际舞台的数位实力影像艺术家,可以说是近年来影像艺术的一次盛会。《手工上色
凌晨一头雾水  深夜满目星光  一滴水从长江回到清江  苞谷和红辣椒手挽着手  回到屋檐下  游子风尘仆仆  回到了家  曾守的四爷和苏元芳的二叔  翻过山脊、田埂  赶过来说说话  打瓜胖乎乎晃蕩着  野棉花红艳艳摇摆着  在金龙坝村  孙女露露不多话  房前屋后忙着  曾外孙女小不点不哭也不闹  看一会儿动画片就睡着了
有关动物题材的电影一直是小观影者们的心头好。电影里的动物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们带着我们一起疯,一起笑,还一起“吐槽”,但电影里形形色色的动物,你确定都认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奇幻森林》 的剧情,找找碴儿,扒一扒电影里那些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识吧。小动物学专家们,出发!  黑豹巴希拉  巴希拉长着一身黑得发亮的毛皮,显得威风凛凛,电影中称它为“黑豹”。但事实上,黑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我曾在一曲旋律中  再次感知到童年的雪  太温柔的白,充满奇迹的造化  十年了——从中穿过一个时代  能找回的記忆如此渺茫  旋律呼喊着朝我涌来  波纹优美,年轮般缓慢推移  更多是低音的神秘  如田埂上压抑的男人  橄榄下忧伤的孩子  夹杂秋天光滑的酸涩  韵律从耳旁的西风中穿过  声乐的节奏拍打着脑海  闭上眼——空气如此真实  深沉消化着整个世界
摘要: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目的所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不仅仅来源于书本,更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主动汲取。地理学科知识广泛存在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支付宝“蚂蚁森林”界面下种植虚拟梭梭树为例,教师可以将它设计成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人地关系、全面发展自身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蚂蚁森林;阿拉善沙漠;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
他望向窗外。一阵风吹过,桃花落雪一样。田野一片浅绿。一只白鸟尖叫着飞进树林。暮色正在变浓,像雾一样慢慢锁紧村庄。眼看别人一个个被人接走,他的心里这才慌了起来。怕是因为父亲成分不好, 人们对他有看法。但又转而自我安慰,这个偏僻山村里,大约没人知道城里的事情吧。  天又黑了一重。他感到黑暗的压迫。他还不到十六岁,第一次离家那么远,像被抛弃在荒山野岭,几乎要哭出来。这时,一连串拖鞋的啪哒声击碎了黑暗,一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9-0052-07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非常紧密。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而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就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而言,其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认知和思维是听、说、读、写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学
大家對年初宅家不能出门的日子还有印象吧?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可是,一种神奇的两栖动物——洞螈却是个“宅家狂”。它可以在自己的巢穴里待上10年,并且10年内挪动的距离不超过10米!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415909 2020年3月9日)
摘 要:解题教学的基本程序可以归纳為:理解题意——设计方案——运行方案——解题反思。此程序中理解题意环节蕴含了数学抽象素养、直观想象素养,设计方案环节蕴含了数学建模素养、数据分析素养,运行方案环节蕴含了逻辑推理素养、数学运算素养,解题反思环节可以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
摘要:2017年高考是课程改革的深度实施之年,考题无论是从命题立意、思维能力考察,还是从试卷结构、答案设置等各个方面来审视,都能发现高考改革在传承中谋求创新的意愿。为了更好地适应教改趋势,政治教师可以通过研究高考试卷,领会核心素养立意的改革方向,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认同,从理性的角度看国家的法治建设,唤起学生的理性精神;通过分析改革命题结构,打破固化的教学思维,在未来教学中渗透“基础性、综合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