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而不入,不如不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jin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个英语教师都很重视“导入活动”的设计。尤其是在示范课或教学评比时,导入环节无疑是老师们最花心思和精力的一个环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起着带人入境、渗透主题、承上启下、水到渠成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小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甚至适得其反,偏离了本节课的主题。本文就一些教研课,展示课和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课例,指出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并结合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
  关键词:导入;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56-2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是全部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是传授新课的“序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但大多数老师认为导入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很好地明白导入对整节课的重要作用。导入导得正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也能快速明白本节课将要上的内容。如果导入过于随便、牵强,则可能误导学生,课堂效率也会随之变得不明显。接下来我们就从下面真实的课例中一起探讨和研究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或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思维定势的导入,形同虚设
  好多小学英语教师一开始的导入都是教师问学生的形式。诸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o you like?”之类的日常用语。提问的方式过于千篇一律,没有很多的变化,一般整体提问占绝大部分。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早已习以为常,没有什么新鲜可言,随口就能回答出来,即是说这样的提问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教师应不断创设提问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问的方式全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这样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不断地盘问学生,像查户口一般,学生也容易产生焦虑感,生怕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长期以往,这些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发问,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他们只会养成被动回答的习惯,同时听到熟悉的问题就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只会回答Yes或No。类似这样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我们的老师是否认应该多尝试一下改变呢!
  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我们都提倡有效课堂,智慧课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真的需要多思考,多学习,多探讨,多尝试。特别是中高年级课堂,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认知水平的不断增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发问能力也要随之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创造多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多实践,将本节课原本单薄的句型加以拓展、改造,形成篇幅较长且又紧紧围绕本节课主题的新一轮话题。因此,课前导入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环节。可以将课前的四五分钟的时间变成学生自由交流、发问的英语角,让学生变成这个环节的主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可以提问教师,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提问等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期间只要认真聆听,做好巡视即可。对于提问有特点、有水平、彰显自身风格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大力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很少开口,或提问很少的学生也要耐心引导并不断鼓励,让大胆的学生多与这些学生交流和沟通,形成一种一带一的合作小组,慢慢等待他们花开的声音,告诉他们参与就是成长,敢于问答就是进步,长期这样练习和操练,学生的英语提问能力和思维一定会发生大大的改观。
  二、以新带新的导入,不明所以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许多教师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而一位教师在教学话题为Chinese New Year的内容时,却把课文中出现的几个生词一一编成了谜语,用谜语引出这些生词:如People light them ,they are beautiful and colourful. 答案是fireworks,还有firecrackers 、lantern等单词可想而知,由于学生不会朗读这个单词,甚至都不认识这个单词, 因此这个单词久久不能出来,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上课的效率。无独有偶,在一节低年级的课At the market 的新单词引入时,老师一上来就用了看图片猜单词的游戏:遮住图片的一部分,去猜这个单词,猜词游戏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第一个单词就是生词carrot,而且接下来的几个单词potato, tomato老师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出,这就显得有些牵强,让学生无从开口。谜语和游戏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凌驾于学生认知能力之上的谜语或游戏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不知所以,无所适从。教师应考虑导入材料的价值。若是为了导入新知,则应目的明确,直截了当,最好是以旧带新,内容浅显,易于理解。最多将一个新单词放在最后一个谜语,作为一个引子引出,切不可几个生词都是如此。对于新单词,最好能标出音标和词义,使学生理解其大意。
  三、方位不明的导入,指示不清
  一节课上,学生往往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老师对整节课的预设和呈现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如果某个设计意图过于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往往学生就会陷入困惑,继而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最后就会失去继续听下去的动力和信心。一位老师在二年级下册的Lets count的导入时,她想通过图形来复习前面所学的单词。她在PPT上呈现了一个汉堡并框在圆中,说:I can see a hamburger. What can you see?接着下面给出两句话:Its round. I can see .这位老师很有自己的想法,她本意是想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圆形的物品,但
  给出一个圆,却没有给出实物,要让学生凭空用Its round. I can see 去表达,着实有些难为他们。学生看不见怎么去说,说什么?学生可能还不搞清老师是什么意思,而影响了此环节的效果。   四、大材小用的导入,华而不实
  歌谣导入往往是大多数低年级教师喜欢采用的一种导入的方式,也是普遍受学生们喜欢的一种方式。歌谣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到英语的学习环境中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和语言节奏,熟悉单词、培养语感、增强记忆。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偏离了教学重点,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课堂气氛看似活跃无比,却华而不实。许多教师在教授一年级下册On the farm时,会让学生跟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Old McDonald had a farm, eei, eei, oh! And on that farm he had a chick, eei, eei, oh! With a chick chick here, and a chick chick there. Here a chick, there a chick, everywhere a chick chick...这首歌曲很长又很难,足足花了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到最后只会唱这一句:Old McDonald had a farm, eei, eei, oh!这首歌看似和本节课的标题On the farm 有关,实则一点关系都没有,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听歌,除了活跃了一下课堂气氛外,一点价值都没有,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将这首歌放给学生听一听,活跃一下气氛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要将它作为导入环节就显得偏离重点了。因此在选用歌谣导入时,不宜挑选生词太多、过难,节奏过快的歌谣或歌曲等。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而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英语课上的有效导入,对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一个适合教学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四种导入的误区我们不难得出,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需要具备“三要”:一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二要有实用性和时效性;三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要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采用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我们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呈现手段让学生感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足,从而产生认知的需要和欲望。只有学生意识到认知上的差距,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才能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而才能提升课堂实效,提高教学质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钱希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之“深加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自主德育下对教育的感悟:教育需要智慧,向好而不着急;教育需要智慧,积极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需要智慧,动脑而不动恼;教育需要智慧,给学生体验的机会。从容地行走在教育的视野里,给每个孩子成长的等待时间,这便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从容;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14-1  读过张文质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艺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职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些应用。文章首先分析了职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最后依据这些基本原理对现今职校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改进建议,实践结果表明任务型口语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41-2  在我
摘 要: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令人深省的话: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在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保障每个学生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除此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使命: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促进每一位教师作为教育专家不断成长。对创办才五年的高起点定位的年轻学校,高质量的教育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的师资,数学学科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加强数学教研组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才是根本。我认为必须要创建一个
摘 要:新课程提出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应开放教材,开放生活,开放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让学习成为生命的需要,这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充满活力的人性化课堂,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关注到他们个性的发展,情感的流泻,人格的升华,这才能真正回归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本位吧。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性课堂;活力课堂;教师魅力  
摘要:优秀生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负重、狂傲、嫉妒、失落等心理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心理的发展与人格的塑造,采用一系列措施予以防治与矫正,以确保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优秀生;心理问题;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07-1  学校里面的好学生有着优秀的一面,但是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缺点,甚
摘 要:黄山奇松姿态优美、潇洒挺秀,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我借助网络优势把黄山奇松和黄山其他风景的图片、文字、影象等带进课堂,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进而引导学生,带动学生,感动学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  关键词:网络;阅读教学;探究活动;文本体验;创新能力  中图分
摘要:在丹阳市教育局的组织和指导下,“活力课堂”的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有收获,也有困惑。笔者从教师角色的定位、追求数学课堂形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数学;活力课堂;教师角色;课堂形态;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24-2  在丹阳市
摘要:幼儿教育是学龄前教育的重要铺垫,在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水平的基础条件。针对优化幼儿阅读品质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提升幼儿阅读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阅读活动;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52-1  幼儿期对外界事物充
摘 要: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德育脱离了生活实际,大大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切身的教育经历,讲述了德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回归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11-1  在学校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特征:学习生活上有不良习气、不遵守校纪校规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以机房环境为主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教学各环节实施分层教学能体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也能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意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