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我国国际论文的学术贡献与学术借鉴的分析,展示中国科研论文国际化发展态势,以说明中国科技期刊融入国际出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方法]以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1001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国国际论文的学术贡献与学术借鉴的分析,展示中国科研论文国际化发展态势,以说明中国科技期刊融入国际出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方法]以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为对象,分析论文的分布特征.[结果]到2019年我国论文数量已排名世界第一,并主要发表在Q1区期刊上.Q1区和Q2区论文数量占比及增长速度远大于Q3区和Q4区,显示出较强的论文高质量特征.利用参考文献的数据,统计我国学者在科研活动中对国外成果的借鉴,发现对高影响力期刊的引用是较为明显的特征.[结论]通过我国国际论文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借鉴的数据分析,认为我国科技期刊服务于我国科研工作国际化,需要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跻身国际顶尖期刊行列,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该工作设计了一种用于在线测量脉冲γ剂量能量补偿探测器。对能量补偿后Si-PIN核辐射探测器的能量响应曲线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并和补偿前进行了比较。探测器在西北核技术研究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许多行业都处于停摆状态.但作为“龙尾”和“龙头”的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人并未停止工作,勇于承担其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推进科学技术交流、
[目的]探索高校一流期刊培育和“双一流”建设互融共生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分析我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和一流学科建设关联现状,针对如何促进二者的互融共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
时至今日,美国的核管会(NRC)在对第四代核电站技术进行安全评估时,“几乎假设倒霉的操作员把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同时还赶上天灾(地震或海啸)” 人类在利用核能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核电站在设计上采用和采取了许多设备和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及限制事故的后果。但设计的前提是认为所有的意外均在设计考虑中,成熟而理性的操作员按照规程正确操作,从而保证安全。但是,两次核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