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s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功能状态,探讨AS合并与未合并IBD者间的差异,提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从脊柱关节炎智能管理系统中选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门诊就诊的AS患者,通过消化内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IBD。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评价。

结果

共纳入893例AS患者,男739例,女154例,年龄(30.8±8.8)岁。AS合并IBD者64例,未合并IBD者829例。合并IBD者年龄高于未合并IBD者[(34.5±7.5)岁比(30.5±8.8)岁,P<0.001],病程长于未合并IBD者[(10.8±6.9)年比(8.1±5.9)年,P=0.001]。合并IBD者更易出现颈椎[21.9%(14/64)比10.5%(87/829),P=0.006]、胸椎[29.7%(19/64)比12.3%(102/829),P<0.001]受累,且易合并葡萄膜炎[28.1%(18/64)比16.4%(136/829),P=0.017]和银屑病[7.8%(5/64)比2.3%(19/829),P=0.009]。合并IBD者Bath AS疾病活动度(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健康指数(ASAS HI)均高于未合并IBD者[BASDAI: 3.3±2.1比2.4±1.8, P<0.001; BASFI: 2.2(1.0,3.3)比1.1(0.2,2.4), P<0.001; ASAS HI: 7.1±4.3比5.3±3.7, P=0.001]。

结论

合并IBD的AS患者疾病活动度更高,机体功能和总体健康指数更差,发生银屑病和葡萄膜炎的机会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2月7日该院确诊为COVID-19的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热、乏力、咳嗽是主要临床表现;9例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减少,7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6例血沉增快,3例C反应蛋白升高,9例CT均可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对患者予以干扰素雾
目的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暴发期区域性防控(Regional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CP)系统概念,设计基于区域现有网络架构和信息系统的应急性防疫辅助信息系统,建立远程智能医疗会诊与咨询及远程办公平台,研发区域内人群的风险评级与预警技术,提高区域性的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以高校、附属(教学)医院及云应用为典型RCP区域单元,建立云与高校及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局
目的对传染病流行规律研究的数学和统计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和决策建模研究的思路和建议。方法对比分析了常用的传染病建模分析的数学和统计模型,重点研究了已经公开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数学模型及其实际效果。结果多个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已经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分析,它们分别考虑了追踪和隔离机制,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和干预措施对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等因素。从分析结果来看,多个模型对感染人数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暴露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政策、法规、管理、队伍和运行机制层面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法制、体制、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将"预防为主"纳入法制范畴、将健康中国纳入各部门行动计划、及时修订完善法律法规、调整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机构
病史摘要患儿因"发热半天,咳嗽2d"就诊,有明确疫区人员接触史,并且患儿母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明确。症状体征体温最高37.8℃,伴轻微咳嗽,为单声干咳,伴流涕,稍声嘶,双肺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诊断方法荧光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咽拭子核酸阳性。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配方奶喂养,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β 15 μg雾化吸入2次/d,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雾化吸入2
期刊
背景和目的最近,一些有关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治疗的指南建议已经发表,但是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PCNs消融的作用在这些指南中尚未明确。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系列临床问题并根据可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提供答案来探讨围绕EUS引导下PCNs消融的问题。方法我们从亚洲EUS学组和一个国际专家组中招募了一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复诊患者提供线上药学服务,不仅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保障患者治疗药物管理得以持续。该药学服务模式可为当下及未来医院药学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