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甬优6号种植表现及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t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而育成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原名01-F26,用甬粳2号A与K264806配组育成。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6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鉴定,2006年8月被农业部确定为第1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在2004—2005年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中,表现产量较高,抗性好,米质优。2006年浦城县种子管理站在全县19个乡镇中的15个乡镇不同类型田块进行中稻试验示范,并与花优63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浦城南中片乡镇及北片部分乡镇作中稻种植,2007—2010年浦城县每年种植甬优6号面积5000多亩。通过试验示范与推广种植,总结出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一、种性表现
  1.产量
  2006年分别在富岭镇马家庄村、瑞安村、大庄村、东元村作中稻种植,平均产量894.7kg/亩,比花优63增产16.96%,2007年作为优质稻中稻在全县全面推广(海拔高的乡镇不提倡),产量表现都比较好,比花优63明显增产。
  2.农艺性状
  甬优6号属半矮生型,植株集散适度,极具超级稻理想构型。茎叶转色顺畅,熟相清秀,谷粒熟色黄亮。其根系发达,茎杆粗韧。叶片狭长、厚实,挺直成瓦状。叶角小,叶脉粗,田间透光率高。叶色前深后淡。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能力强,功能寿命长,库源充足。穗粒大而长,熟期转色好,灌浆速快。在浦城中稻种植株高140~150cm,穗长23~27cm,每穗总粒数340~410粒,结实率83%~85%,千粒重24.2g,分蘖力对营养空间要求高,最佳高产群体构建难度较高。营养空间大,分蘖力强,反之即弱,植株高大,生育期长,生物量大,需肥量相对较多,且对氮素敏感。
  3.生育期
  甬优6号感光性强,在浦城种植适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种,8月下旬齐穗,10月中旬成熟,播始期128d,全生育期179d,生育期与花优63相当。甬优6号具有二次灌浆现象,具有弱感光性,越早播种生育期越长的特点,早播种生育期适长变化主要在营养生长阶段,而生殖生长阶段却比较稳定。
  4.抗性
  据浦城2006年示范和2007年种植结果,甬优6号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较轻,但易感稻曲病,尤其是在抽穗扬花期遇阴雨d气稻曲病发病严重,种植较密、山垄田靠山边湿度大的田块稻曲病发病也较重。甬优6号叶色深,茎杆粗,易受稻纵卷叶螟等危害,稻飞虱危害较重,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甬优6号虽耐寒,灌浆期具有极强的耐低温能力,在平均气温12~13℃条件下,仍能灌浆结实。耐涝、抗倒性强,甬优6号植株高,茎杆粗,茎壁厚,叶鞘厚长且紧裹茎杆,耐涝能力较一般水稻品种要强,具极强的抗倒伏能力。
  5.耐肥性
  浦城养渔池塘因肥力过高,种普通杂交稻品种在不施肥的情况下,稻株表现叶片披垂,贪青徒长,植株倒伏,病虫害重,产量低,种植甬优6号,稻株生长健壮,熟期转色好,不倒伏,肥力越多田块产量越高。说明甬优6号耐肥性强,需肥量大。
  6.分蘖力
  甬优6号分蘖力较弱,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比普通杂交水稻品种少4万~5万穗。在秧龄短,高肥条件下分蘖多,秧龄超过35d,低肥力条件下移栽大田后几乎不再发生分蘖。
  7.米质
  甬优6号米质优,米饭口感松软清香。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试中心测试结果,甬优6号整精米率分别为68.2%和64.5%,垩白率7%和12.7%,垩白度均为1.5%,透明度3级和2级,胶稠度58mm和73mm,直链淀粉含量15.1%和13.7%。据粮食部门品尝鉴定及农户反映,米饭兼有籼米的蓬松和粳米的柔软,口感清香,回味甘美,具有市场开发前景。
  二、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在浦城甬优6号只能作中稻,普通栽培管理产量只能一般,若要发挥其高产潜力,栽培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1.种子处理
  为提高发芽率,浸种前晒种半d,为预防恶苗病等传染病害发生,可用1.5%的确灵高湿性粉剂800倍浸种,催芽后用35%好年冬粉剂拌种,10g拌1kg种子,以防鼠雀危害,对预防苗期虫害也有一定效果。
  2.播种移栽
  甬优6号虽在浦城作单季稻栽培,播种期为4月中旬,甬优6号虽具弱感光性,播种期适当提早可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营养生长量,有利于获得高产。稀播短龄,秧田播种量严格控制在6~8kg/亩,大田用种量为0.5/亩,过密则严重影响分蘖。分畦定量精播匀播,秧龄控制在22d左右,最长不超过25d。甬优6号属大穗型品种,分蘖力弱,单本插会严重影响产量,移栽时一定要求丛插2粒谷,插植密度为20.0cm×23.3cm,肥力高的田块插植密度为23.3cm×23.3cm。插足基本苗可提高大穗比例,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3.秧田管理
  用肥。秧田施足基肥,做好秧板后施复合肥20kg/ 亩作基肥,2叶1心期,灌水上秧地,施尿素8kg/亩,拔秧前3d,施送嫁肥尿素6kg/畝。
  防草。播种后可用17.2%幼禾葆可湿性粉剂0.2kg/亩+水40~50kg喷雾,防秧田杂草。
  促蘖。1叶1心期用15%多效唑20g+水10kg,田地水排净后均匀喷施。3叶期至移栽前,秧地保持浅水促分蘖。
  病虫防治。选择排灌方便田块,远离矮缩病病田,清除秧田四周杂草,秧苗2叶期始至7叶期,隔3~5d防治飞虱1次,防治药剂可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80g+48%毒死蜱乳油80~100mL或亩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g或亩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 30克或亩用15%金好年乳油100mL+48%毒死蜱乳油80~10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拔秧前,用5%锐劲特600~750mL/hm2带药下田。
  4.重施基、穗肥
  根据不同地力,不同前作,以测土为基础,合理搭配磷钾肥料,增施有机肥。用肥过多,群体过大,有效穗虽多,但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会明显下降,易倒伏,产量反而降低,如果用肥不足,群体过小,有效穗达不到要求,不利于产量潜力发挥。甬优6号需N15-17kg/亩,N:P:K=1:0.5:1,施肥要求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前期以重施氮肥为主,中后期增施磷钾肥。要特别注重穗粒肥的施用,应占总肥量的30%,保花肥和保粒肥可用三元复合肥,以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
  5.注重穗曲病防治
  防治穗曲病应在破口前5~7d、破口期、齐穗期,每亩用30%苯醚甲·丙环唑 15g兑水40~50kg喷施。
  6.忌早断水
  甬优6号品种穗大粒多,具有二次灌浆现象,齐穗至成熟时间长,比普通杂交水稻组合长10~15d,后期切勿断水过早,否则,严重影响结实粒和千粒重。
  7.完熟收割
  甬优6号生育期长,枝梗多,谷粒着生密,谷粒相互重叠,两次灌浆明显,穗外部谷粒谷壳转黄早,而穗基部靠穗轴被叠着的谷粒谷壳转黄慢,易产生“已熟”错觉,要等到穗基部谷粒充分成熟,基秆稍转软时收割。
其他文献
近几年,江苏省滨海县睦邻开发区摸索出两种高效配套种植模式,获得了较稳较高的经济收益。现介绍如下。1.秋辣椒与糯玉米、生菜种植模式该模式亩产(1亩为667平方米,下同)秋延
案发,疑凶落网    2008年的3月23日,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在上海传递。上海公安民警们正全力以赴地投入紧张的安全保卫工作,此时,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了110报警电话,闵行区发生一起凶杀案。  案发现场位于沪闵路、东川路,近地铁5号线北侧的绿化带。据报警人地铁公司的保安班师傅说,这天凌晨4点,班师傅起床。按照惯例拿起手电筒开始了每天的例行巡逻。可当他巡逻到地铁站北面的绿化带时,突然发现有个中年男
与普通高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不过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功能多、结构复杂,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在给排水系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其后提出了一系列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的策略和措施.
太太怀孕脚肿痛,“暖男”从中发现商机  龙汝倩出生在湖南一个医学世家。1999年,本在湘雅医学院读大学的他,却做了一个改变他人生的决定:弃医去卖电脑硬件。接着,折腾一发不可收
自基本词汇产生,一直以来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构词能力是基本词汇三大特征之一,与此同时,基本词汇共分为九大类别,以九大类别为基础进行构词能力调查并针对构词能力
本文从校园网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基于SOA架构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整合和建设方案,并采用 Web Service技术实现。成功地集成和整合了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共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守一定的教学规律,准确掌握阅读教学的实质,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
一要配制好营养土选择非茄科类蔬菜的耕作土壤,按10 000千克土加腐熟的农家肥3 000千克、人畜粪500千克、稻草灰20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比例配制营养土,每亩(1亩=667平方米
“3月15日,我省两个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正式起步了.”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高京安向介绍了我省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