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变电站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维护研究与应用

来源 :名城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g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二次设备运维人员通常采用纸质文档来记录现场二次设备台账信息,这样会导致二次设备台账信息录入工作繁琐易错,各业务系统之间台账信息无法实现互通,不利于二次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1]。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设备;维护研究
  本文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变电站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维护的研究与应用,并阐述了RDIF技术在台账信息移动维护中的作用及移动维护软件的应用。
  1 研究的必要性
  利用RFID和物理网技术结合移动终端,构建变电站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维护平台,采用“集中管理、分布式运维”模式,移动终端通过RFID射频技术与二次设备实现人和物多维度信息的交互,实现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式运维作业,有效加强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的管理,规范信息维护行为,提供快速抢修便捷服务。
  2 RFID应用技术的研究
  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维护的核心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采集二次设备的基础信息,包括厂站、电压等级等数据。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形成的电子标签分散布置在二次设备上,对设备基础数据进行读取并上传。
  RFID射频识别技术属于无线通信范围,电力现场环境电磁干扰复杂,RFID技术能否适应在变电环境中正常运行是首要需考虑的问题,再此基础上分析其在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维护系统中的可用性及基本原理。
  RFID工作的具体流程为:阅读器将发送的信号经编码后加载在载波信号上通过射频天线发送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一定区域后,将产生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设备基础数据编译成编码,用过射频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动作。
  3 台账信息移动维护的研究
  为了满足各种业务工作现场应用方便的特点,平台系统分为四大部分,RFID电子标签、移动终端、移动维护平台和其他业务系统。
  移动终端通过RFID射频技术读取了设备基础信息后,通过移动无线公网,接入国网安全接入平台,上传数据到平台数据库服务器。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在进入管理平台之前,需采用安全接入平台对数据进行加密认证处理,移动终端通过安全接入平台接入系统,可实现变电站内移动终端实时实地与二次设备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建设变电站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维护平台,统一集中管理全局所有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基础数据。同时,基于RFID技术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台账信息数据采集;实现二次设备设备的“帐卡物”台帐以及运行、维护信息的统一。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维护研究的应用,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3.1 设备台账的录入
  目前我们研究的基于RFID技术的变电站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维护平台是采用自动化导入功能将各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台账信息自动导入到移动终端上,现场面对设备校核正确后同步平台中供其他业务系统应用。
  3.2 设备台账与数据库的关联
  二次设备台账基本信息和板卡信息通过RFID的唯一身份识别代码进行相互关联;在数据库中通过唯一身份识别代码与数据库的ID条目号进行相互映射;实现设备信息一码贯穿多业务、多流程的应用。RFID电子编码信息与设备台账信息关联操作如图3所示。
  3.3 面对设备的台账校核
  利用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可以变电站工作现场面对二次设备进行进行台账信息的校核工作,解决了以往通过人工记录抄写、录入管理系统进行核对的繁琐过程。利用移动终端的移动网络通信的模式,面对设备,进行台账校核,并实时更新设备台账信息,解决以往通过人工从站端携带台账信息至后台端进行修改的弊端。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变电站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移动维护平台的研究,该平台通过对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的智能化采集、整理、交互和共享,最终实现现场二次设备信息的移动化、电子化、网络化,提升了变电站现场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马仲能, 钟立华, 卢锴, 等. 基于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检修策略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16): 34-39.
  [2] 孙刚,高安亮.基于规则的变电站设备台账校核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J].陕西电力,2015,43(04):70-73+86.
  [3] 單体华,时娟,黄家栋,袁明珠,周庆捷.基于状态检修的保护设备台账管理模型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1,9(08):57-60.
  [4] 秦红霞, 武芳瑛, 彭世宽, 等. 智能电网二次设备运维新技术研讨[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43(22): 35-40.
  [5] 邓尧伟.图书馆RFID应用互操作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05):34-38.
  (作者单位:南京国电南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 国网天津市电力有限公司2)
  作者简介:
  汤小兵(1980—),男,通信作者,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运维技术研究。
  张永伍(198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调度控制技术研究。
其他文献
英国证据法源远流长,其中“无损害”规则又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文章试通过阐释“无损害”规则的内涵,并结合英国法的判例,全面的展现了“无损害”规则在英国证据法中的地位、意义
蜂蜜种类繁多,具有各自性味不同的营养食疗价值.因此,选购可根据其食疗功效,对症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蜂蜜服用.
期刊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当今社会,人才流失现象已日益严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分析了企业人才流失危杌的成因及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旦发生供电故障,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当前,在10KV配电网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10kV配电网建设中,一定要尽可能解决或者是减少其存在的问题,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10kV配电网;建设;优化措施  1、10 kV配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摘要:现今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离不开电气工程的支持,同时,电气工程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當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有了新的技术支持,使得当前自动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让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本文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优点进行分析,来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模式实际运用加深认识,以此来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推动发展与优势所在明确判断,继而帮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环节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来说非常关键,且基础地基部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日后使用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必须确保其施工质量。但是,这项施工却因其工程特点,会遇到很多影响因素,一旦处理不好,将对工程整体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对基础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施工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一是确保所选用技术的合理性,二是保证将技术优势发挥出来,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