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浅谈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对写作的重要性已经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教师必须认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才能使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可以采用仿写训练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要鼓励学生参与批改作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多种方法并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写作能力;基础;仿写;批改
  写作能力是评判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写作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知识积累能力、观察生活能力、材料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此外,写作也在现实生活得到广泛的运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近些年来,有媒体报导大学毕业生连实验报告都不会写,可见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也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和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粗浅探究:
  一、积累素材,夯实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意在告诉我们,没有素材,写作是难上加难。没有内容,作文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词汇,万丈高楼又从何而起。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感可发。因此写作文应从积累素材入手。一是在生活中积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美好的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千姿百态的景观,春夏秋冬的自然风光,无穷无尽的趣事,生活的飞速变化……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教室里走出去,给他们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并收集作文素材。这就要做到:积极参与活动,积累经验。人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如各类比赛、手工制作、小实验、游戏、劳动实践……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而这些就是写作的最好素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生活是复杂的,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学会思考。观察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常提醒学生进入生活角色,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人物事件,熟悉社会生活,扩大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的细节,关注身边的现象,并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积累素材,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仿写训练,快捷有效
  “认知——模仿——创造”这一过程是人类认知和创造事物必须经历的。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理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仿写是写作教学中技巧语言组织的一条捷径。所谓仿写就是指在写作形式上、思路上、语言组织或表达方式上模仿他人的一种练习。学生通过仿写,对他人写作技巧语言文字加以消化运用,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进行动态地积累,为后阶段作文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在他的诗歌创作论著《诗式》中说,为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这里的“偷”,就是借鉴模仿。偷势,即模仿结构布局;偷意,即袭取意旨主题;偷语,即仿效佳词绝句。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教材不仅是阅读文本,也是写作范本和丰富的素材库,学生的生活空间和视野范围狭窄,课外阅读的时间无法保证;因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关注手边的经典,挖掘课本的“写作因素”,是解决无米之炊问题的有效办法。课本所选的都是经典之作,或渗透对一个时代的理解,或对一个人物的精神加以解读,或对一种价值观进行诠释……那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如果不充分地利用定然是极大的浪费。所以要真正走进去,理解它们,占有它们,运用它们,拓展它们,形成规范的表达范式和丰富的素材资源库。由段到篇,逐步提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基本步骤。
  作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次作文都是整篇训练,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既受时间限制,又会枯燥乏味。如果学了一篇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发掘整理其中可用做作文范例和素材的内容,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片段训练,就能很快收到一文多用的效果——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挥课文作为作文范例和素材的作用。写好了一个个片段,整篇作文的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学会批改,提升能力
  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指出的。此种作法虽然写进了新课标,作为学生能力和习惯培养的一个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因为教学时间不足而没有很好落实,因而相当多的学生也没有形成这方面的能力。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功夫下在作文的修改上,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非常有效。
  作文批改可采用面批、自批、互批等多种批阅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批改、分辨优劣,学习和评价作文技巧的运用,真情实感是否自然流露等,既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兴趣,又为学生创造了广泛积累知识的机会。如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并在批改中建构和提炼自己的语言,感悟写作的方法、技巧,从而学会写作,善于写作。学生在参与批改过程中,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习作打分,同时,脑子无意识中对好词好句进行识记积累。在打分过程中学生感到趣味性、挑战性,思想上自然而然地重视积累。为了得到更多的分,会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看、想、记,取他人之长补充到自己的文章中。
  在评改时,教师应注意以下环节:巡视课堂,随时解答学生在评改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互评的方式也经常变换,如班级互评、男女互评、抽签互评、文学尖子分组互评等。学生互评后,教师再及时评改。先评后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而学生之间互批互改则会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学生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原来作文的优点和不足,长此以往,就能真正获得作文能力。
  总之,提高作文写作能力训练是一个厚积薄发、不断精进的过程,从素材积累、仿写训练、反复改文入手,加强训练,才能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高中地理新教学中新课程背景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同时都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地理课程性质的阐述,二者都突出了地理学两个特点——综合性与地域性,并且在表述上几乎一致。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初、高中地理新课标中都明确提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和“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两点。从课程目标的整体结构、、基本内容、设计思路上来看,
根据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可将其划分为A(差生)B(中生)C(优生)3个动态层,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我认为应包括心理因材施教和教学因材施教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教育要推进这个过程,必然是从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即通过教育,促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的力量和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这一点,对优生尤为重要。分层以后,由于各班优生都集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合作学习发表了建议,供大家参考。开展合作学习,主题必须明确。合理分组是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应成立科学、合理、有序的合作小组。做好课前预习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进行精讲,对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理解的问题,教师只需点拨即可。合作学习结
农村学校之所以薄弱,普遍是因为师资水平低、教学设施不完善、资金紧张等问题。因为师资水平低、教学设施不完善、资金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教研,乃至教学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农村学校应该如何自谋出路,走出困境呢?笔者认为,校际教研,互助合作,资源共享,是农村学校改变窘境,谋求发展,有效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出路。  一、农村学校校际教研活动的主要
有位领导专家讲了自己从事教学的一个小小细节,那就是每每上课之前,都会闭目养神,稍微让自己骚动的心静下来,然而在走进课堂,这样的课堂再加上平日里一直在备课,自然上得行云流水,环环相扣,余味无穷了。  我觉得每一个人,尤其是成功的人,都会有一段非常值得骄傲的过程存在。每每到了一定的场合,这些成功的人都会用最短的时间把最精髓的东西讲出来,很少保留什么,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保留,毕竟自己成功了,潜意识里希望
摘 要:绿色大学思潮发端于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引起社会及高校的广泛关注。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日显重要。党的十八大要求将生态文明推进到社会各领域,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视角,积极探究绿色大学建设的路径,正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绿色大学;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环保意识  绿色大学具有丰富的
一个精彩漂亮的新课导入,往往像一块磁石一样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恰当巧妙的新课导入,常常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全盘把握、精心设计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头彩”。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达到精彩漂亮、恰当巧妙的效果呢?我想应该在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的设计上和导入的灵活运用的时注重体现“三化”,这就是巧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