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走向明天的教育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荷兰、瑞士、奥地利、瑞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中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机构、项目学校代表共400多人,于2013年10月22-24日在北京聚会, 共同参加第六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
  本届论坛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走向明天的教育”为主题,经过大会主题报告交流与五个分论坛讨论,重温了200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2009年报告《审查可持续教育的背景和结构》和2012年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和学习》(以下简称《塑造明天的教育》)等重要文件,回顾了各国为落实这些文件精神而采取的行动及取得的经验。与此同时,还考察了中国近十五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论坛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十年计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果,迎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14年大会。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联合国发布的三个文件对各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作用,特别强调了2012年发布的第二个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的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这一报告收集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35个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案例与相关研究成果,展示了国际社会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开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的新鲜经验。参会专家认为,该报告明确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引导世界教育改革与创新潮流的新趋势,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继续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鉴于此,参会代表达成以下共识。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
  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长期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的环境保护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参会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涵义应当包括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新型公民,并且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
  丰富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内容
  与会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将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丰富了各类各级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内容,应该成为青少年和全体公民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教会我们的孩子准备好如何面对今天和不远的将来的挑战,教给他们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都能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生活,它是教给孩子如何高品质生活的教育。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策略是
  推动学习方式创新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教学和学习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积极推进,许多国家的学校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创新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大量出现,诸如发现式学习、参与/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跨学科学习、基于批判思维的学习、 基于系统思考的学习、多方利益攸关方学习等。在不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且强调单一知识传授的教学正在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参与式学习。为实现可持续未来而创新教学与学习方式,正在成为一股教育创新潮流。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
  需要关注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
  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未来公民对参与解决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能力准备。在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中应当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领域多方面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诸如气候变化教育、灾害风险教育、清洁能源教育、可持续消费教育、生物多样性教育、世界遗产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除了基础教育需要在学校课程中补充相关内容外,在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中都应编写专门教材、开设专题讲座,对广大人群进行可持续发展通识教育。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引导
  青少年与全体公民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必然要求受教育者不但接受可持续发展新知识、新理念,而且希望他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同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相一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与成年公民养成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他们就越能享受高品位、高质量的幸福人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越能顺利前行。
  六、以质量监测和评价
  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水平
  思辨与实证是洞察教育教学底蕴的两个窗口。只有引入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质量水平。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英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等国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价方面所做的探索。建议更多国家根据《十年计划》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制定国家、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标准,采取科学方式实施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以质量监测与评价为抓手促进地区、学校与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评析、自我反思与自我修正,逐步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区域、学校育人模式,高效率推进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
  七、建立与完善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师培训网络
  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经验培训,对于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水平和掌握可持续教学模式,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意义。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每两年举办一次国内讲习班和国际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形式,认为这类培训对提高参会校长、教师等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素养并借鉴他人有效经验,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编辑 郭伟 校对 许方舟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它以社区为中心,以多元化的办学功能、开放的办学模式、低廉的收费等优势,将美国高等教育与当地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推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和大众化,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本刊对美国艾奥瓦大学数学系教授叶扬波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学分认证等方面。叶教授详细阐述了
摘 要:马培芳,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创始会长、终身荣誉会长,曾任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长达30年之久,其参与主持的“JIP教育实验”——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联合革新计划(Joint Innovation Plan on Raising the Achievement Level of Children in Primary Education)在中国多个省
据欧洲委员会官网2017年2月14日报道,欧洲委员会推出的欧洲成人学习电子平台(e-Platform for Adult Learning in Europe,EPALE)有助于学习者更快找到合作伙伴,参与社区实践并且创建个人協作空间。这一平台由“伊拉斯谟 ”(Erasmus )项目支持,共24个主题页面,提供23种语言,操作简单,内容涉及社会包容性、移民、第二次机会学校等,目前该平台免费开放。
近日,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和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盟(DOSB)共同发布了《中小学体育发展行动指南:2017-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指南》),以促进德国校园体育进一步发展。  新版《行動指南》以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和奥林匹克体育联盟共同发布的《中小学体育活动指南:2007》以及《残障青少年体育活动指南:2008》为基础,并根据当前中小学教育政策的变化修订而成。指南重点关注残障儿童和
据世界银行网站报道,2014年11月3-5日,在世界银行、韩国教育部的支持下,第八届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在韩国庆州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人机一体化电脑教育改革”(Transforming Education with 1:1 Computing),由韩国教育信息研究院、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和英特尔公司亚太区共同主办。  21世纪是数字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与日剧增,信息通信技术在提高教育效果方面
世界各地对“西式”教育需求的增加重塑着国际学校服务的对象。  在因为预算削减而失去在丹佛地区的两个工作岗位之后,2011年,原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珍妮弗·阿列维(Jennifer Alevy)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了一个新方向: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所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的起源可追溯到1924年,在过去20年里,其数量已呈指数式增长。国际学校最初是为了确保外派人员和外交官员们在国外工作期间其子女能够获得一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 2017年8月9日消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发布了《科学技术指标2017》报告书,基于定量的数据,系统分析了日本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最新科技动态及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所进一步汇总发布了《科学研究基准2017》报告书,围绕作为科学技术成果重要指标的论文进行了详细阐述。  《科学技术指标2017》是基于定量的数据、能够系统地反应日本科技动态的基础性资料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2016年4月18日报道,俄罗斯社会指南项目组发布了《新生指南:2016年俄罗斯中等职业院校》研究报告。报告在对48个联邦主体的977所中职院校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俄罗斯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俄罗斯的中等职业教育类似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  社会指南项目负责人娜塔莉亚·朱丽娜表示,对于俄罗斯青年学生而言,高等教育并非是唯一走向人生成功的选择。与其相比较而言,
摘 要:当前,内地高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程的设置存在课时不足、案例陈旧、对现实问题关注较少、课堂沉闷等现象。香港学前教育的发展理念、课程设置、质素评核等,案例丰富、生动,具有启示意义。内地可以引入课程设计,并通过模块化教学,激活高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活力。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程;香港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基础教育的开端,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人
编译/吕耀中 齐贤  一、导言  目前,东南亚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什么?它们与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有何联系?从东南亚区域高等教育研究中能够获取什么经验?基于这三个问题,本文力图对东盟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做出概述。文章主要讨论大众化、私有化和国际化,这三者在东盟高等教育中高度交织、相互层叠在一起,其涉及的6个方面,即研究能力、自治与企业化、海外分校、部门多样化与差异化、学术职业、技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