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牦牛肉质特性分析

来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甘南牦牛的肉质特性,测定了其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并与文献中报道的金川牦牛、高山牦牛、麦洼牦牛、玉树牦牛、雪多牦牛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甘南母牦牛肉的氨基酸含量20.59%,公牦牛肉的氨基酸含量19.51%;甘南牦牛肉氨基酸评分117.49,比同类产品平均水平(上述文献中牦牛肉平均值)高4.93,肉中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含量分别为1.95%、3.55%、1.30%、0.94%,相对同类产品分别高16.07%、13.06%、12.07%、18.99%,呈味氨基酸含
其他文献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监测对象,设置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7块、动物监测样线2条、红外相机布设线路2条及环境要素监测点11个。采用地面监测、低空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3种方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结果显示:7个植物群落监测样地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位于海拔3074 m的温性针阔混交林样方;动物样线和红外相机共监测到5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1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活动踪迹;无人机监测获取了样地及周边的光谱数据,并构建了三维数据模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以有林地、
为了解区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发展。以龙脊梯田景区为研究区,基于1993、2006、2019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分析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1993—2019年,龙脊梯田以林地、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高达0.78;较高植被覆盖度(0.6~0.8)和高植被覆盖度(0.8~1.0)两等级占区域总面积比例为1993年87.77%、2006
试验旨在探究PAX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后期研究其参与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牛PAX3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信号肽剪切位点、理化性质、亲疏水性和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并对其二级三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牛PAX3基因编码氨基酸在人、小鼠、大鼠、牛、猪、马、鸡7个物种中高度保守,且均含有配对结构域PAX、低复杂性区域和完全同源结构域HOX;牛PAX3蛋白等电点8.81,半衰期30 h,不稳定指数56.68,为亲水性蛋白,在细胞核分布的概率95.70%,二级结构中存在43个α螺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