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国家了解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经济总量,各地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渠道。乡镇统计是统计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统计机构成为承担所辖区域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的载体,其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在建立服务型政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更是乡镇党政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是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统计网络,是保障统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大举措。
一、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能按要求专职统计的较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统计人员却被所在单位的领导任意调动。使得在一定时期内经过统计培训业务素质得到一定提高的人员“前功尽弃”。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知识的更新难以赶上客观形式的发展要求。基层统计工作许多是满足应付上级报表,基层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就更可想而知了。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3、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既是个别乡镇的统计员在年底搞一些分析也仅是从单项或是总结的角度进行,且档次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中心工作过多,个人承担的任务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4、统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干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的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5、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基层单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有些乡镇企业,工厂没生产任何产品,有些领导为了显示“政绩”,却硬是上报几万元、几十万员产值。如此数据虚增的结果,也致使一些统计数据的水分逐年越来越大,严重违背了《统计法》,破坏了《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基层统计工作,避免统计人才流失
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不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健全制度,严格考核
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例如《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3、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指导。
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乡镇统计员的业务水平,使能很好完成各种报表,确保各种报表的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及时。另外对乡镇分管领导也可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统计数据资源如何的有效利用、统计数据统计报表的准确及时等,既能提高乡镇领导的统计应用水平,也可增强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意识。二要加强乡镇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工作,对统计员予以关心爱护,对工作好的给予必要的奖励。
4、要加大对《统计法》的执法检查力度。
统计执法检查部门要在统计机构、统计人员配置以及统计数据质量上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改变那种一年内一次性突击执法的做法,实行经常性检查和一次性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专职人员执法和全职执法相结合。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常年坚持经常性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有关部门对那些认真依照《统计法》办事的统计人员,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对那种不靠勤奋工作而靠违背《统计法》弄虚作假、虚报统计数据“发迹”的,要坚决将其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对统计违法案件要进行通报,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要在全社会曝光,从而不仅使社会各界,被处罚对象了解《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提高统计部门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尽管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知难而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地方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相关部门的协助配合。乡镇统计工作—定会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一、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能按要求专职统计的较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统计人员却被所在单位的领导任意调动。使得在一定时期内经过统计培训业务素质得到一定提高的人员“前功尽弃”。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知识的更新难以赶上客观形式的发展要求。基层统计工作许多是满足应付上级报表,基层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就更可想而知了。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3、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既是个别乡镇的统计员在年底搞一些分析也仅是从单项或是总结的角度进行,且档次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中心工作过多,个人承担的任务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4、统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干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的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5、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基层单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有些乡镇企业,工厂没生产任何产品,有些领导为了显示“政绩”,却硬是上报几万元、几十万员产值。如此数据虚增的结果,也致使一些统计数据的水分逐年越来越大,严重违背了《统计法》,破坏了《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基层统计工作,避免统计人才流失
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不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健全制度,严格考核
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例如《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3、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指导。
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乡镇统计员的业务水平,使能很好完成各种报表,确保各种报表的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及时。另外对乡镇分管领导也可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统计数据资源如何的有效利用、统计数据统计报表的准确及时等,既能提高乡镇领导的统计应用水平,也可增强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意识。二要加强乡镇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工作,对统计员予以关心爱护,对工作好的给予必要的奖励。
4、要加大对《统计法》的执法检查力度。
统计执法检查部门要在统计机构、统计人员配置以及统计数据质量上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改变那种一年内一次性突击执法的做法,实行经常性检查和一次性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专职人员执法和全职执法相结合。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常年坚持经常性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有关部门对那些认真依照《统计法》办事的统计人员,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对那种不靠勤奋工作而靠违背《统计法》弄虚作假、虚报统计数据“发迹”的,要坚决将其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对统计违法案件要进行通报,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要在全社会曝光,从而不仅使社会各界,被处罚对象了解《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提高统计部门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尽管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知难而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地方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相关部门的协助配合。乡镇统计工作—定会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