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税,是时候了。
2013年新一届中央政府履新以来,稳增长的压力空前。稳增长,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稳定。
政府的减税步伐明显加快: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预计一两年内完成全部转型,减税9000亿左右;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减税,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形势不好,同时发生的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也下降了。那么,政府就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花钱了,开支要压缩下来。这层逻辑,没有深奥之处,和居家过日子一个道理。
政府已经下决心要过“紧日子”。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的一般性支出,一律削减5%,不得有例外。说得直白些,就是公款吃喝、公款买车、公款出国旅游、会议费用等等,不像过去几年只是要求零增长,而是要降一点了。楼堂馆所也不要再盖了,暂停5年。领导干部的办公用房,超标的,9月30日前向中央上报腾退结果。
严格地说,现在的“紧日子”还不是“苦日子”。这就像是来一次“紧急刹车”,把奢靡、享乐、讲排场之风遏制住,离真正把政府的开支降下来,距离还远得很。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政府亦然。
并且,一纸红头文件,一次行政命令,见效是快,就是没有可持续性,“随着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这种方式的效力,其实已经比较差了。教训不远。比如,这几年,舆论和政府部门在“三公”经费公开问题上,纠缠了不少,放眼全国各级政府,能公开的有多少?
李克强总理前段时间要求,从今年开始,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8月21日,财政部下发了通知,要求2013年各省应至少选择20%的地市级和县级地区开展“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2014年应至少达到省内同级政府数量的50%。这个举措,算是“加快了步伐”。
减税的逻辑再进一步,就是“开源”。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的“结构性减税”,这个“结构性”就是“有增有减”。8月初,财政部表示要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范围。此前,我们的财政部长还表示要完善消费税,研究把煤炭等资源品目逐步纳入从价计征范围,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等等。
开源,主要还是指开征新税种。像提高煤炭等资源品目的税负水平,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有好处,但不会是“结构性”的重点。我们国家没有条件和俄罗斯一样,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燃料能源行业,赚的还是外国人的钱。而且,提高资源品目税负,必然以能源涨价为代价(所谓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其对下游产业、对相关社会群体的影响,政府肯定会谨慎对待。
2013年新一届中央政府履新以来,稳增长的压力空前。稳增长,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稳定。
政府的减税步伐明显加快: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预计一两年内完成全部转型,减税9000亿左右;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减税,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形势不好,同时发生的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也下降了。那么,政府就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花钱了,开支要压缩下来。这层逻辑,没有深奥之处,和居家过日子一个道理。
改革的窗口期
政府已经下决心要过“紧日子”。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的一般性支出,一律削减5%,不得有例外。说得直白些,就是公款吃喝、公款买车、公款出国旅游、会议费用等等,不像过去几年只是要求零增长,而是要降一点了。楼堂馆所也不要再盖了,暂停5年。领导干部的办公用房,超标的,9月30日前向中央上报腾退结果。
严格地说,现在的“紧日子”还不是“苦日子”。这就像是来一次“紧急刹车”,把奢靡、享乐、讲排场之风遏制住,离真正把政府的开支降下来,距离还远得很。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政府亦然。
并且,一纸红头文件,一次行政命令,见效是快,就是没有可持续性,“随着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这种方式的效力,其实已经比较差了。教训不远。比如,这几年,舆论和政府部门在“三公”经费公开问题上,纠缠了不少,放眼全国各级政府,能公开的有多少?
李克强总理前段时间要求,从今年开始,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8月21日,财政部下发了通知,要求2013年各省应至少选择20%的地市级和县级地区开展“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2014年应至少达到省内同级政府数量的50%。这个举措,算是“加快了步伐”。
减税的逻辑再进一步,就是“开源”。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的“结构性减税”,这个“结构性”就是“有增有减”。8月初,财政部表示要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范围。此前,我们的财政部长还表示要完善消费税,研究把煤炭等资源品目逐步纳入从价计征范围,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等等。
开源,主要还是指开征新税种。像提高煤炭等资源品目的税负水平,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有好处,但不会是“结构性”的重点。我们国家没有条件和俄罗斯一样,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燃料能源行业,赚的还是外国人的钱。而且,提高资源品目税负,必然以能源涨价为代价(所谓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其对下游产业、对相关社会群体的影响,政府肯定会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