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性知识视角下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知识观的转变下将地方性知识引入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建设,也为地方性知识进入学校教育提供了自主空间与制度保障。本文将以开发“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为例,介绍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在地方性知识观下创生的途径、资源的积累、教材的开发、课程的实施、教评的转化,为促进地方性知识与英语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结合提供一些经验与思考。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14-2
  随着外来人员的涌入、国际交流的频繁、网络交流的畅通,社会文化正日益丰富多元。但苏州地方文化,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日益消失。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本身就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式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试图在英语课程中,在了解他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的同时,帮助学生传承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精髓,使他们了解并融入苏州,运用英语课程的优势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在这种思考下,笔者主持的“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应运而生。
  一、概念界定
  1.地方性知识,即“本土知识”,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是知识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我国学者石中英认为地方性知识“由本土人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与本土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是本土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石中英《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作为一种知识文化体系,地方性知识对学校教育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学生需求及学校资源优势的自主研发课程
  它既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又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特点。校本课程的研发旨在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及学生所面临问题,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多样化发展的目标。
  二、探索与实践
  1.构建思路框架,确立开发途径
  课程创生作为教育创新的一种统整手段,一是指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二是指学科之间,包括学科内部、跨学科之间、跨学段之间的整合,以此来有机搭建学科与学科、学科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姑苏外事小导游”课程即属于学科内部统整,也是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与延伸。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课程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通过全样本需求评估、资源分析与专家论证,听取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对于课程开发的意见与建议,组建了由校内外专家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共同体,开展了专项研究。课程开发共同体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方向,依据基础性、多元性、灵活性、持续性原则,撰写了《课程规划》《课程开发指南》《课程纲要》,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平台、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五个维度确立了课程的思路与框架,并研制出以“主题式学科内拓展”“专题式跨学科整合”和“项目式实践探究”三种形式为主的开发途径。
  2.积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经过前期研究发现,初中学段国家课程中的英语学科与地方文化的整合开发是一个新的领域,无可借鉴经验,必须原创积累课程资源。笔者采用三种方法来建立课程资源库。一是文献查阅。通过阅读与搜集文献资料,建立有关姑苏文化资源的英语图文资料库、影像资料库,并梳理国家课程中英语学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级分类目标,挖掘其语音、语法、词汇、功能意念、话题等与姑苏文化的结合点,进行“二次开发”。二是实地考察。积极链接与姑苏文化相关的社会拓展资源,尤其与苏州市各大博物馆、苏州市各大园林外事讲解部门等校外文化场馆广泛合作,积累第一手原始素材。三是甄选专家、联系国际友好学校。依托苏州市“柔性使用校外专家”的政策,甄选德才兼备的英语课程专家、民俗文化专家与校内教师结对,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积极联系学校原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友好学校,将其ESL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纳入资源库,加强国际间互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选择地改编、新编或补充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原有材料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所选内容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徐颖《地方性知识观下初级中学吴歌校本课程研究》,2012年《生活教育》第23期)在没有现成读本的情况下,“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的教材必须自编。笔者的教材原创主要有“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生制宜”三种。根据《课程指南》的前期论证,确立了教材内容涉及“吃、穿、住、用、行、人”六大主题,以及“苏州概述、苏州历史、苏州小吃、苏州工艺、苏州名街、苏州老字号、苏州戏曲、苏州服饰、苏州名人、苏州园林、苏州博物馆、苏州习俗”十二大话题版块,并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受学生喜爱程度等进行不同形式的编排,呈现出阅读、听力、对话、作文等文本材料,并配套录制了音频、视频等影像资料。
  3.多元课程实施,转变教评方式
  “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在笔者学校初一、初二年级中展开,以必修、选修的形式排进课表。必修课采用每周在国家课程中嵌入1课时的形式开展,主要以班级授课制形式教学,由班级英语科任教师授课;选修课主要以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主题研修等形式列入菜单式学习,在每周2个校本课时安排。选修学生以自主申报、教师推荐双向选择方式为主,甄选校内外优秀英语教师、民俗文化专家联合辅导。教学方式上,采取班级授课制、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项目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多元体验,让学生在诸如“博物馆小导游”“园林小导游”“社区小导游”“校园小导游”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环境中开展活动。同时,选修课学生与欧美友好学校学生开展互认笔友、互访交流,并定期通过书信、海报、视频拍摄、小论文、SKYPE聊天等形式进行国际间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姑苏传统文化的推广。
  作为国家课程,初中学段英语课堂多以笔头、口头测验为主进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刻板,并不能全面地检测学生的智慧、才能;评价形式缺乏情境性,也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甚至容易造成一批“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的开设,学生们通过實际参与、作品展示、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个人的学习情况及表现,教师给出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都客观地记录在学生的档案中。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多元体验和多样化任务驱动中,教师转变的评价方式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支持与指导,使得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成为一种可能。在“姑苏外事小导游”校本课程中,学生习得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英语思维品质,获得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会迁移到对英语国家课程的学习中;在校本课程中获得的学习力和成就感会带动他们以一种崭新的状态投入到对英语国家课程、乃至整个国家课程的学习中。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也强调了教师工作方式、教学方式和研究方式的改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学生观不断得到完善,课程领导力、教科研能力不断得到优化。
  总而言之,在地方性知识视角下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并不仅仅单纯的是编一本教材,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英文版的苏州文化知识。它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和再塑,引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在地方文化中融入国际视野的一次创新。随着“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在课程中受益,使他们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我们祝愿,这些学生从现在的“姑苏文化外事小导游”做起,明天能真正成为中国的文化使者。
其他文献
摘要:读和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要培养的两大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两项训练结合起来,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促进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并感悟生活,并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快乐学语文。  关键词:阅读;写作;兴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992-7711(2018)24-056-1  著名作家、哲学
摘 要:本文主要就如何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希望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为高中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游戏;高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類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69-01  0  1. 角色表演以及情境游戏的运用  1.1角色表演  在高中生体育教育游戏教学策略中,角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教学课堂中,形式都相对单一,课堂也相对枯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降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问题的发生。而当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提出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分段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提高,也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数学产生更高的兴趣。本文针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
摘 要:本文将甘州区初中校园足球教练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执教能力培养进行研究,首先指出了校园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然后明确了校园足球教练员需要具备的执教能力,最后给出了校园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培养的对策,以期为甘州区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开展校园足球教练员的培训提供帮助。  关键词: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 要:在新课改快速发展的当下,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处在由传统的“满堂灌”过渡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模式。面对这样的过渡时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是难题,教师应灵活的运用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浅析如何在实践中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小历史”对于历史教学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源于教材脉络式的简单叙述,整体框架比较完整,但是缺少鲜活生动的细节内容,使历史教材充满“骨感”。结合时代的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改革都在不断深化,改革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总体而言,历史教学改革主要牵扯到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方式的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因此,如何理解历史细节,如何选择、运用“小历史”来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是本文所要论述的
摘要:最近思维导图在各个学科教学当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政治科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各种政治概念、时政内容。历史科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历史人物、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化学科用来记忆各种化学元素、化学公式,实验等。英语学科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到课堂教学当中。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记忆单词、语法等等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英语教学更加的高效,有趣。本文笔者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简单介绍,以人教版(Go fo
摘要:人工智能教育,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中的编程教学开展。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与此相关的内容为logo、scratch、机器人。由于硬件缺乏,不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而采用“APP inventor 安卓手机”的方法则可以弥补。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APP Inventor,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公平;APP inventor软件;安卓手机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通用技术的学科特点,推进知识融合的STEM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进行通用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通用技术教学和STEM教育理念的融合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通用技术;STEM教育;跨学
摘要:在普通高中,存在着一群学习上吃力,学习有困难甚至厌学的学生。这些“学困生”的出现是一逐渐形成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加强调查,分析他们的厌学心理,思考一些能够避免和解决的策略是我们高中老师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厌学心理;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