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文化理念的思考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再联系目前国际建筑设计领域的潮流和未来趋势,结合国内素有“绿城”著称的广西南宁为切入,对目前城市建设中涉及到文化理念的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主要论述了当前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建筑核心价值观,符合世界建筑的演变规律,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地创新,弘扬建筑文化,让建筑更多地反映当地文化内涵,更好地承托当地文化,最终保证城市建筑设计健康、合理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文化;思考;建筑规律演变
  前言
  目前,全球化愈演愈烈,国内的建筑风格必然会受到来自国外文化的冲击,因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建筑是城市文化、背景的载体,相反,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建筑的发展。以南宁为例,自从南宁升格为北部湾核心经济区以来,城市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极具传统风格的老建筑在不断消失,考虑到建筑文化不像一般普通的文化具体、易懂,建筑文化可以说纵观古今,博采众长,不管是什么流派的建筑风格,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已经不能回避的是,拿南宁为例,城市建筑正面临着如何在保证建筑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传统建筑工艺的问题。
  1、对于当前建筑设计中文化理念的相关思考
  (1)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美
  建筑是面向人开发的一个系统,做到天人合一是建筑设计中必须坚守的规则。这一点,南宁做的比较好,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体现,比如在秀厢大道的泰国城就是典范,这些建筑设计并不是来自大师的杰作,但是,不论建筑在空间感、使用功能、还是与周围环境的映衬等方面均大有可观,很多这些建筑甚至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其实,这些极大地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南宁地处北部湾核心区,与东南亚各国交流频繁,加之南宁终年无雪,植被覆盖率高,可以说是非常宜居。但是,很多设计者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执意在建筑外围贴面砖,忽略了建筑自身的隔热功能,盲目的使用玻璃幕墙,使得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外观与山水很不协调,这样下去,必将导致更大的浪费。我们应该明确,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满足人居要求,与当地自然环境很好协调,可以承托当地的文化脉络,只有这样才称得上算是将建筑文化渗透到建筑设计中来。
  (2)符合城市中建筑风格的发展准则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应该重视新建筑和已有建筑的和谐、融洽,伴随城市化的推进,新城在不断崛起,不管是新城还是老城,最终都应该共同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对于一些只顾工期,不管建筑质量和效率的高耗能建筑只会浪费仅有的能源和土地资源。这一点同我国倡导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的观点相背,我们应该明确,一览城市建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探寻一些规律,建筑要想达到里程碑式的程度,单纯依靠工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同当地的经济、历时、文化背景相适应。当然,“罗马城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一个出色的建筑师而言,并不是设计多么美观的建筑,最重要的是应该努力找到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慢慢积淀,最终变得值得品味和回顾的建筑,而非现在所谓的以地标性建筑为标榜的建筑物。
  (3)在建筑设计中遵循整体性的规则
  南宁市的东南亚风情园在整体性设计方面就是一个典范,东南亚风情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自然美,还原自然,运用当地现有的木材、石材进行建筑,强调简朴、大方,在东南亚园林里,婀娜多姿的热带植物,讲究植物的多种形态,表达手法非常人性化。这恰恰迎合了南宁“绿城”的城市核心,做到了设计的整体性,达到了建筑反应城市的高度。具体讲,建筑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空间感觉,色彩的融合等。城市的整体性应该建立在以弘扬城市文化、塑造城市人文为出发点,在充分融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历时背景的前提下,对建筑的整体布局进行构思。
  (4)建筑应该承托历史并加以创新
  对于一个有内涵的城市而言,历史背景是重要的一篇,在充分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新式的建筑在设计前应该考虑同周围古建筑的完美融合,最大程度減少新建建筑对老建筑的影响甚至损坏。再者是,新建建筑应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创新,做到奇妙但高雅的程度,以追求自然淳朴风格为核心,比如南宁城区的老建筑就特别体现传统中式建筑倡导的“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思想,要求民居必须做到“净”,“静”,以细微的空间设计和处理手段傲视天下,常见青砖白瓦,高大树立的马头墙、飞檐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结构。应该明确,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实现设计的多元化,将设计思想推向本土化,这是当前城市建筑的主流文化思想。
  (5)积极建立文化意识,培养文化素养
  城市建筑的文化具有普适意义,城市里人无时不刻与建筑发生关系,每天都在向建筑学习,所以,不同的人判定建筑的标准千差万别,但是,不同的人建筑文化素质并非在一个起跑线。城市建筑文化的渗透和发展并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化素养上,最主要的是负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管人员是否也具备很高的建筑文化素养。所以,要努力推进城市文化,必须要做的是先提高设计师、工程师、管理部门以及业主的文化素质,只有帮助他们培养起一定的文化基础,才会将建筑的内涵和性质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发展各种彰显文化内涵的建筑物。对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应该树立大局观,建立整体建筑理念,做好整体城市布局和规划,在保护城市文化和内涵上发挥积极作用。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管是民用住宅还是商品房,我们应该持有双重的观点去看它,它既是一件用来交易的商品,更是一件艺术品。由于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居模式已经由之前的满足物质需求逐步向满足物质和精神两大需求的时代,人们在寻找心仪建筑的同时也算是在寻找精神家园。为了迎合更多的消费人群,以后人们在精神层面所追求的东西将是房地长商人需要注意的方面,营造文化氛围,开发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开发商营销的主要手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人文内涵是促使当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文化融入建筑,让建筑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意识和观念,用文化来熏陶人、感染人,形成文化自觉的氛围,这样才会避免诸如,由于不了解当地文化,建设了很多没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的垃圾建筑,给后人平添了很多负担。
  3、结语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建筑是其文化和历史的积累,是目前文化最为宽泛和博大的载体。不同地域的乡土民风、极具特色的民俗生活就全部融入于有线条、有轮廓的建筑里。并且,很好地塑造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同样就是为人类的发展保留了一块见证过去的活化石;我们可以这样说,塑造一个城市的建筑外观特色,就是在人文精神领域里的延伸和开拓,这些必将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具有巨大的历史、科学、文化内涵等多重价值。我们应该在弘扬和创新民俗建筑文化中敢作敢为,推进城市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全力营造一个自然风景同人为景观和谐共生的完美融合,达到建筑与人类的“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2 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43).
  [2]阎国忠.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13——23).
  [3]矫克华.齐鲁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田.齐鲁文化研,2010(11).(15—43).
  [4]卢峰等.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田.城市建筑,2009(09).(28—41).
其他文献
“从春忙到大秋里,腌上了成菜忙棉衣,杂花子粮食收拾二斗,一心要赶乐亭集。乐亭南关把粮食卖,卖了粮食置买东西,买了江南的一把伞,又买了圆正正的一把笊篱。槐木扁担买了一条,担粪的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不断增长的业务压力,IT也从技术支持转化为业务驱动。在IT管理领域,企业不断追求着应用、服务更快的市场投放,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一
〔关键词〕 预习;泛读;问题;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77—01  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练习的开始,这不仅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 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那么,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预习指导包括哪些内容呢?概括起
【摘要】主要研析了河南省小秦岭金矿区矿脉含金、碲矿物的特性和资源分布情况。  【关键词】小秦岭;金;银金矿;碲金矿  一、金碲矿物特征  河南省小秦岭金矿区矿脉主要含金矿物就是自然金(Au),其次是银金矿(AuAg),其它有碲金矿(AuTe2)及碲金银矿(Ag2AuTe2)。自然金及银金矿呈金黄至浅金黄色,有特别璀灿的金属光泽。  二、金的矿物特征  1、金矿物的形状  据统计,金粒形状为不规则状
〔关键词〕 数学教学;快乐教学;  导课;习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3—0064—01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小学部分数学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对本
在实施奖励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评选出员工中的优秀分子。有的企业组成所谓的“经济附加值”职工业绩评估小组,其成员往往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指定,这种评定小组或许被企业高管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听说能   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77—01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手段对小学生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听说训练。除了对教材的听说内容进行训练外,教师在选材时应尽量选与英美文化生活习惯有关的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情
【关键词】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095—01   高效课堂的概念提出很长时间了,但作为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教师投入了大量精力,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却不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没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地区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