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生接触新鲜事物少,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学生怕写作文,失去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创设情境、作前指导、及时评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兴趣;情境;指导;评改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各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可见,写作在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但同时又是一个难点。每次作文课学生总会为“写什么”“怎么写”而伤脑筋,尤其在我们农村学校,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课外阅读书籍匮乏,虽说电子科技较发达,可是很少学生愿意在网络上阅读,使得学生的知识容量变小。因此,他们的作文出现了雷同、虚假或根本写不出的现象,这与农村教师不重视写作指导也有很大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失去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进行作文教学过程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再把这种感受写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导语激趣、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情境、生活展现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教师好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助燃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觉得写作是发自内心的。例如,笔者在教《学会记事》这一单元作文训练时,走进教室教师激情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做一个调查,请班长帮我统计。”同学们一下子活跃救起来了!教师接着说:“同学们,上初中有半个月了,上了初中你们快乐吗?认为快乐的请举手(第一轮举手),认为不快乐的请举手(第二轮举手),不知道快乐还是不快乐的请举手(第三轮举手)。班长公布调查结。班上的同学已情不自禁地在纷纷讨论了,教师顺势说:“现在我们就以《我上了初中》为题展开讨论,和同学说说你上了初中的感受,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一定要把快乐或不快乐的原因说清楚。”这时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讨论。快下课时,教师布置学生把刚才和学生分享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要求重点把上了初中感到快乐或不快乐的原因写出来。这样的作文学生自然会感到水到渠成。
  生活就是作文,生活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很多学生都有过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的经历。笔者在指导学生《学写游记》这一单元作文训练时,教师事先向学生们收集了一些他们旅游时的照片。在作文课当天,教师在PPT展示了自己与亲人游“黄鹤楼”的照片,然后按时间顺序介绍笔者游“黃鹤楼”的经过。说完后在PPT展示几位学生的旅游照片,并叫照片中的学生也分享他的旅游经过。几位学生分享后,教师布置课后写一篇游记,明确写作要求,如果没有旅游经历的同学可以写家乡一日游。这样的作文学生感觉具体、真实,写起来就兴趣盎然。
  二、作前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如画般的大然就是写作素材的宝库。生活犹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自然流个不息。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积蓄,临执笔拿出来就是。”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因此平时指导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不只是用眼睛观察,更要用心观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写作前更要做好指导,且要有目标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感受自然》这一单元写作,此时正进入秋季,农村的学生对秋天收获的喜悦都有所经历,但是经历时都是无意注意的,感受不深。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在写作文前就布置学生周末回家参加一次“挖番薯”或“拔花生”或其他收获劳动,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经历一次收获劳动的过程,仔細观察并记录劳动时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深化认识,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村学生对猪、狗、鸡等动物都非常熟悉,但很少有人会留心观察它。笔者在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这一单元习作训练时,教师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们回家观察并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每天的生活过程。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就基本能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写作积累了鲜活的素材,这时学生的作文就不愁“无米之炊”了。
  三、及时评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作文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评改作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评改的重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批改中应以鼓励原则为主,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差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作文中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可以从学生的字体、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细小处挖掘作文中的优点,让学生尝到“摘桃子”的甜头。
  其次,笔者认为作文评改也应以例文展示的形式,以评促写,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所选的例文不宜全是班里的优秀作文,好、中、差各类作文都要选一篇,然后师生共同对例文评价、打分,让学生更好地认清作文应怎样写才能拿高分,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打分,从而加深了学生再认识的过程,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夏涉平.以人为本 快乐作文[J].珠江教育论坛,2011(1):18-19.
  [3]郑文娟.谈作文指导全过程中的目标导向[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37-141.
其他文献
祖国母亲,我们虽然年幼,但我们愿用最炙热的情怀、最闪烁的童心、最清澈的嗓音,唱响红歌,唱响经典,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向祖国母亲致以最深情的告白。值此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多所幼儿园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唱红歌系列活动,为祖国唱响孩子们心底的最强音。   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了“童声齐祝福,红歌颂祖国”国庆歌咏会活动。《军港之夜》《国家》《在希望的田野上》《龙的传人》《黄种人》…
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物理课程并联系生活现象,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通过有效实验验证假设,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与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相关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实践经验证明,探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更能激发学生的对物理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的高阶能力,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也可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
编者的话:2009年5月12~13日,全国设施蔬菜生产经验交流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叶贞琴司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从本期起,本刊将分两期刊登叶司长讲话,供广大读者学习。    2009年5月12~13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全国设施蔬菜生产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分管蔬菜工作的处长或站长,以及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及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专家,130余人。会议交流了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学生必备品格,而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语言、思维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一、引言  英语语篇大多具有真实的语境、完整的情节、清晰的逻辑,借助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析语篇,培养概括、发散、逻辑、批判等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语
【摘要】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思维的过程,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目标,不惜“一言堂”“满堂灌”,“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结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新知,久而久之,习惯了被动忘记了主动,我们的学生因此变得不能思考、不会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更新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行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渐成为广大教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而“育人”更是教师的“重头戏”。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好与坏。十几年来,我遵循“抓住契机,适时引导;注重方式,转化后进;开展活动,渗透德育;关爱学生,亦师亦友”的工作思路开展班主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契机;方式;活动;渗透德育;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而“育人”更是教师的“重头戏
【摘要】暂差生的差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转变暂差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暂差生都会出现反复的现象,这很正常。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千万不能说出气馁的话,一定要耐心引导,用爱点燃信心。拉近与暂差生的距离,消除隔阂,真心与生沟通。当暂差生犯错误时,老师切记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尖刻的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要用爱感化,用宽容替代惩罚。转变暂差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我们只要关心、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摘要】课外实践的本质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起到巩固和升华课堂所学知识的效果,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生物教学中借助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应认真审视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恰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及其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
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季变得不同寻常,在“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基础下,教育部全面组织和推行大学以及高中,初中,小学阶段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线上教育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实施远程教育方式,实现在线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录播,或者直播,以及线上咨询、答疑、批改作业等多种模式来完成教育与学习。这种形式的教学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的措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的“双基”发展为现在的“四基”,是课程标准的又一重大进展。“基本活动经验”就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的内容之一,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经历有效的学习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