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聚焦 课程组建 整体施教 方法实践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加大了课型区分度,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分内事,阅读教学实现了“三位一体”,注重语文学习的两个延伸,即向课外阅读延伸和生活延伸。基于教材特点、课标要求和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认为用好统编本教材能让语文学习大道至简,教师需有“目标聚焦、课程组建、整体施教、方法实践”四个意识。笔者将以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元“有趣的故事”为例,阐述四个意识下的教学推进。
  一、目标聚焦,让教学简单
  认真研读课标和统编本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统编本教材以课标为纲,将小学生六年语文学习要掌握的语文要素、要涵养的人文精神、要培养的语文能力等,巧妙地分散在每册每单元教学中,只要以教材为本,聚焦单元目标施教,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便能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呈螺旋式提升。
  那么如何聚焦单元目标进行教学呢?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有明确的“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提示,进行单元备课时,教师必须通读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将单元目标分解到每篇课文每课时的教学中去,精准地定好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简单、集中,让学生学习目的性强,一课一得,切莫贪多。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单元导语提示要掌握的语文要素为:(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2)学会写童话故事。涵养的人文思想是:感受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的有趣,感悟学习其中的道理和精神。于是围绕着单元导语的提示,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为:
  1.默读课文,交流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内容,体会故事的有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故事中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特点。
  3.能借助表格、插图等提示,按顺序自然大方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复述得吸引人。
  4.总结复述故事和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6.学习写童话、编童话。
  依据上述单元目标,确定本单元开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课时教学目标为:
  第一课时
  1.认识“箱、夸”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会写“性、卷”等12个生字,会写“性子、布料”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从文中提取涉及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3.切入课文童话故事《好脾气和坏脾气的姑娘》《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迁移、对比阅读,举一反三练习巩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方法,初步形成阅读能力。
  整个单元教学仅围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而展开,每个课时都只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教学。如此一来,课堂教学不再庞杂,变得简单纯粹,学生学习不再琐碎,变得专注且集中。目标聚焦,是教学统编教材必须具有的基本意识,只有如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高效。
  二、课程组建,让教学丰富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提高语文成绩其实很简单: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本教材的“双线组合”单元结构灵动,适合教师组织学生的教与学活动,但是如要培养学生并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对学生来说这教材内容却是稍显单薄。如何充分利用“双线组合”單元结构的优势,修补教材内容单薄的不足呢?这就需要进行课程组建。课程组建,顾名思义,围绕教材中的主题内容和语文要素进行教材内容的重组、增补,变单薄的单元教材学习为丰富的单元课程学习。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元“有趣的故事”前两篇课文的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学情,笔者对教学内容作出了以下的整合、增补:
  1.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整合“语文园地”中转述句的学习,切入课外童话故事《好脾气和坏脾气的姑娘》《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迁移、对比阅读。
  2.学习《方帽子店》时,迁移、对比阅读课外童话故事《世界第一的帽子》《墨渍》。
  3.学习两篇童话故事完毕后,切入《青蛙与蟾蜍》整本书的阅读。
  如此,原本两篇课文的学习,变成了内容丰富的课程学习,但是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增加负担,因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没有变、学习的时间长度没有变,但学习却更有趣、更有实效了。通过学习,他们习得方法,接着切入课外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他们马上可以运用学到的方法快速阅读,在阅读中巩固阅读方法,感受童话故事的有趣。这样迁移运用,不知不觉中方法渐渐变成了能力。同样的时间,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学生学得更有趣、有效。组建课程,是教学统编本教材要具有的创新意识,如此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回归本真。
  三、整体施教,让教学严密
  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习是感性、模糊的,但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是感性与理性并存,如学习数学般清晰,具有严密的逻辑,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阅读和表达的方法,也需遵循“学法—练习得法—复习巩固方法”的过程。细看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内容的安排,便会发现“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语文园地”这样的安排规律。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根据单元目标的分解可以看出,精读课文承担着学习方法的任务,相当于数学学习中的例题;略读课文承担着练习运用方法的任务,相当于数学学习中的练习题;习作承担着习得写法练笔的任务,“语文园地”承担着复习巩固总结方法的任务,它们相当于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运用练习。一个单元就是“主题内容”和“语文要素”学习的系统单元,更是形成语文能力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阶段。如此严密的单元教材编排,告诉着教师,统编本教材的单元教学绝不是零散的教学,而是和数学一般严密,必须着眼于单元整体施教,每一节课都有承担的任务,都是单元整体教学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一环,这一环没有学好,直接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整体施教,是教学统编本教学必须具有的基本意识,只有如此,教师的教才是环环相扣的,学生的学也才是循序渐进的。
  四、方法实践,让教学扎实
  关于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学生学语文”,还是“用教材教学生学课文”?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语文教学是教师“用教材教学生学语文”。怎样用教材教学生学语文呢?教师必须有“课堂即是学方法,课堂即是学习语文方法的实践”的意识。
  具有这种意识的课堂,将以前“理解课文 感情朗读 体悟情感”的课堂变为如今“阅读中学法理解 用法实践中阅读悟情”的课堂。而体现在单元教学中则为“精读课文学法 略读课文迁移用法并练习巩固”。如在“有趣的故事”单元中,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故事内容”和“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方法,随后马上切入课外童话故事《好脾气和坏脾气的姑娘》《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进行迁移对比阅读,巩固方法,学生真正学会“了解故事内容”和“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同时感受童话故事的有趣。在教学《方帽子店》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自主切入阅读课外童话故事《世界第一的帽子》《墨渍》,此时方法的再次实践运用,会逐渐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方法实践,是教学统编本教材必须具有的关键意识,只有如此,教师的教才是真正的教,学生的学才是有效的学。
  目标的聚焦,让学生的学习专注集中,让教师的教学重点突出;课程组建,让学生的学有练习的场地,让教师的教可看到反馈的效果;整体施教,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提升,让教师的教学严密,体现语文学习系统展开,让知识有序积淀;方法实践,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方法可寻,在学习方法、运用方法中逐步形成语文能力,让教师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情感的感悟,而是方法指导与情感的感悟相融合。上述这些,正是统编本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时必须具备的四个意识。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绩东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广东与福建签署技工教育合作协议实现两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共建共享    近日,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团赴福建开展技工教育和劳务合作交流活动,并与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行签署粤闽两省签署技工教育合作协议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共建共享启动仪式,标志着两省人力资源交流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福建省学习考察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与福建
会议    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举行增强中职吸引力受关注    8月3日,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兰州举行,“增强中职吸引力”“确保860万招生目标”等话题成为会议的焦点。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议讲话中表示,要增强中职的吸引力,必须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以功能设施齐全的校舍吸引学生;二是要降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用较低的费用吸引学生;三是要提
会议    全国44所学校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中职教育    3月26日,“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中等职业教育洽谈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17省市的44所优质中职学校与三峡库区21所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帮助库区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提升移民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称此次洽谈会召开的目的在于利用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大城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长效机制。这是建设好
笔者曾带领教研组的同事對日常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并深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习作教学方法,让教师在每次教学中真正有“法”可循,让每位学生在每次习作时真正依“法”而述、循“法”而写,写出完整的习作。  具体说,这种习作教学法就是“同题同写”,顾名思义就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围绕写作要求确定一个题材开展习作教学活动,以此为例指导学生撰写一篇完整的习作,并帮助学生掌握此类习作的基本写作方法。  一、同题同写的提
摘要: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从初创时只有两个教学班、17位教师的乡镇小型职校,发展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知名的中职名校。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以及广东职业教育发生巨变的缩影。在18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依托和服务当地经济,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道路。  关键词:服务经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创办的,也是在适应
【教学目标】  1.复习“写、诗”等字词,指导“下”“雨”两个字的书写。  2.朗读课文,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了解并尝试运用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了解并尝试运用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学习新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了可爱的小青蛙和我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部推行的统编教材中,增加了古典诗文等传统文化的篇目。整个小学六个年级12册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文比原来的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平均每个年级有20多篇古典诗文。其中,低年级古诗文的选文数量较之前的教材明显增加,从侧面显示,古诗文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涵泳作用得到进一步重视。这些选文多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名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
近几年,交际语境习作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交际语境习作改变了以文本写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习作,从而让学生的习作有活力、有动力。习作《猜猜他是谁》是统编本三上第一单元安排的习作内容,仔细研读这一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与人教版三上第二单元的习作“写一个熟悉的人”相比,习作《猜猜他是谁》的编排,体现了由传统的“文本中心写作”向“交际语境写作”的转变,习作教学由此走向新天地。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与习作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的阅读量逐渐增大了,也认识了更多的词语。但在词语的理解方面,有些学生是一扫而过、囫囵吞枣,有些学生是一味地依赖工具书,还有些学生则是就词解词或者不求甚解。如此种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提升阅读水平呢?  一、联系生活学习词语,品味内涵  在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相对受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思维停顿,这是非常正常的。假如教师对这种情况没有耐心,将学生的思维打断,就会对学生造成一些不好的心理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在开展教学时进行适时等待,从而顺利启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一、表达障碍时等待,矫正思维方向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