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师范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实验性研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师范生的教学实验研究,来探讨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手段,以培养体育师范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从师能力。
  关键词:体育师范生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师范生最重要的从师能力之一,怎样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师范生这一能力,进而促进师范生从师素质的提升,是笔者一直力求运用体育教学实践来解决的问题。
  自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笔者在辽宁师范大学2008级公共体育课中对师范生的组织能力培养进行了实验性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5个由师范生组成的体育课班级,共121人,平均年龄20.5岁。
  2.研究方法
  采用体育课教学实验法,即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为学生布置教学实践任务,通过任务的实现来分析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变化。
  采用观察法,即观察、记录学生每一次教学实践的任务指标,经汇总、分析后,来评价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变化。
  二、实验研究的实施
  1.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环境
  利用两个学期的时间,专门设定一个教学实践环节。每节课安排5位学生,每位学生按要求来完成相同的教学实践任务。
  2.为学生教学实践选择内容
  基本队列、队形及口令: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左转弯、右转弯与立定。
  徒手操三节及口令: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肢运动。学生自编两个八拍的动作。
  游戏:自选。
  3.标准的建立
  建立标准是数据收集和评价的基础。与组织能力密切相关的指标建立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语言的组织应用能力:口令及讲解的准确性、逻辑性、响亮程度、清晰度;②教学实践内容的编排运用能力:徒手操和游戏编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示范的准确性与规则的执行力。
  4.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职责
  教学实践由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完成,对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加工并组织实施。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观察、记录。对于学生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纠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手段。
  5.资料的收集、汇总与分析
  必须有目的和有选择地去收集材料,且收集的内容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1)语言组织应用能力(口令)的资料收集方法(例见表1,每项总分5分)
   (2)组织运用能力的资料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的组织运用能力指标包括编排效果、讲解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规则的执行能力4个方面。4个方面的表现都能达标得4分,有2个方面达标得2分,有3个方面达标得3分,有1个方面达标得1分。
  (3)分析方法
  根据标准,对学生每次教学实践的各项指标打分,通过每一次总分和每一个指标的得分变化来总结实验效应。
  三、结论
  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观察发现,学生的组织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学实践对于师范生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语言组织、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运用能力方面提高明显。这说明学生通过实践和教师的指导,不仅丰富了有关组织能力所需要的体育基础知识,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经验,提高了从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从师信心。
  四、建议
  虽然为师范生提供一个进行教学实践的平台,需要较多的前期准备、大量的数据收集及教师的精心指导,给教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工作量。但是,这一措施的实施对师范生个人从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也对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因而把它纳入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的范围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黄滨.体育实践教程[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Judith E.Rink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arning[M].魁北克:魁北克印刷图书集团,199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