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图分析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应该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再加上现在地理考试读图分析题所占的比例很大,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这种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呢?
  一是示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在学生面前展示地理挂图,或在黑板上多画地理简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某些所学的地理事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是说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地理挂图或板图应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中国政区”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先说出中国34个省区的位置
  三是绘图。当学生脑海中对某些图有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接着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绘图,进行相互比较,学生自己找出绘得不足之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对各种知识更加稳固地掌握。比如在讲“中国四大区域”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绘这三大区域的示意图,包括几条分界线、一些比较著名的山脉水系、一些比较著名的城市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四大区域,起码在脑海中可以浮现出某个区域的大概地理位置。
  2.把握图与图、图与文的转换,迅速准确地解题 ,试题常常会考查学生图与图之间的转换能力,如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才能顺利地获取相关信息,迅速解题。另外,很多题目都尽可能地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考查学生,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图与文之间的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就要求学生能从图中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使学生掌握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才能顺利地解题。
  3.摸透基本图表信息,解开交织地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板图、板画、图表模型等直观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讲求运用语言的方法,通过讲述、启发等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当分析能力较强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再者,要求学生摸透一些基本图、常用图的信息,如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找出这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那些交织在经纬网上的地理知识自然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逐渐地拥有“脑”中有“图”,“心”中有“理”的能力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是无数幅有趣的图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有效的方法,更多的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均较感兴趣,而且很多同学都形成了自已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起地理来比较轻松,同时成绩也比较理想。作为教师,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读书方法和读图方法,会阅读教材,能勾出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层次;会分析图形,能以图释文、正确填注图文;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主动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21-01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应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几个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因此作为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也要紧紧围绕这几大支柱,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备课不仅要吃透教材,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学生,蹲下身来教书,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的生存能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0-01     修改作文既是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把作文教学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可为“作文——初批——自改——共改——复批——成文”六个环节。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修改作文应贯穿六个环节始终。学生要想会作文,就必须会自批、自改,因为这三者的思维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38-0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41-0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语文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创新教育取得成绩的关键。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此,我就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