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趣于数学教学中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ncom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教师要精心地组织教学.千方百计的去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产生情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显示,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模拟性的任务,如测量一些数据,计算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价格等.让学生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立足于基础
  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这样就有了信心和勇气学好,自然就产生情趣.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 “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三、学生体验数学,产生情趣
  1.体验数学是一种思想.数学是一种科学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着数学知识的共同本质.数学之中含有丰富的思想:符号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等.一位老师在一年级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时,根据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实验、猜想、讨论、交流等.全体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就在这时,教师突然问: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桌子,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椅子……这时,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上学进校门时数了从校门口到我们班级的楼梯共32层.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我平时数了我们校园里共有16棵小榕树.就这样学生又一次在互动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并获得积极体验.产生情趣
  2.体验数学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KG-*2/3]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KG-*2/3]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KG-*2/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如,[WTBX](a+b)×(a-b)=a2-b2,sin(A+B)=sinAcosB+cosAsinB,等都使人产生美感.
  3.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如,圆的定义与性质,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国已有了圆的概念,考古说明我国夏代奴隶社会以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有圆形的建筑.至于圆的定义和性质在《墨经》中已有记载,其中,“圆,一中同长也”,即圆周上各点到中心的长度均相等;此外,还进一步说明“圆,规写交也”,即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终点与始点相交的线.这与欧几里得的定义相似,而《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3世纪,是在欧几里德诞生时间问世的.比如,圆心角、弓形、圆环形、圆内接正六边形、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圆锥等一系列概念与性质,在《墨经》、《考工记》、《九章算术》等书中都有记载,同学们对我国古代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概貌有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体验这些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些充分让学生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
  四、内化提升、保持兴趣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程中,趣愈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当学生能把新学知识技能与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建立起牢固的、本质、非人为的联系,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已经被内化,学生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如果此时能够继续激发学生保持兴趣,那么学生也就更有可能对现有知识结构做进一步的运用,拓展和提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每一堂课,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象.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趣注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
  [2]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江苏灌云图河中学 (222224)]
其他文献
摘要:试卷评讲课是一种特殊的复习课,通过师生共同矫正偏差、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的规律,对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是执行测试常规、全面实现检测功能不可忽视的环节.如何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经历过错误的尝试,以错导学,清晰地找准成功的方向,达到“错中求胜”,取得良好的试卷评讲效果呢?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试卷评讲;有效性;策略  一、试卷评讲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1.教师
摘要:物理教学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而是要真正将物理中的深奥知识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也就是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物理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要想有效改善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合理利用生活中的丰富例子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导入;生活案例  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物理学自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人类生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物理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光靠教师的辛勤讲课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懂得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创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为了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提高中学的数学教学水平,数学老师可以采用“兴趣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兴趣教学法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使学生学得更为轻松.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学的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数学兴趣的培养,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问题的设计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再问题的设计上多下点功夫.一般来说问题主要涉及到一下一些方面:(1)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问题;(2)让课堂变得轻松的趣味性问题;(3)需要学生通过一系列思考活动才能得
摘要:教学风格的形成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其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极具魅力的个人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本文就如何形成鲜明的数学教学风格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鲜明;数学教学;风格  在数学教学上,教师只有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手法进行深入研究才会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当一个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形成的时候,其漫长的
摘要: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并能实现学生间互惠互利、共同进步,是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合作学习在共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把握合作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策略  一、巧妙利用学生差异,合理建立分组机制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分组方法的选择深刻地影响着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要进行科学分组,教师首先要把握“组内优势互补、组
摘要: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规律要求,在不同教学环节,通过实施不同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知识传授或技能培养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应抓住教学活动特征,紧扣教学关键环节,采用与时俱进、贴近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实际、教材目标要义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教与学活动效能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环节;学习技能;教学效能  教学活动是教师展示教学技能、实施教学理念、培养学习素养的重要平台,是一项系统而
随着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深入,演示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演示教学法是通过老师或者学生展示具体的教学过程,向学生介绍数学解题步骤、解题原理等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可以让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于理解.由于初中数学问题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推理能力较强的问题,演示教学法在课堂的实践与应用,可以彻底改变学习数学思路不清晰这一现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分析与
摘要:在现在的初中数学的教育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手段已经被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所认可.初中数学教育在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行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所以说现在信息化的教学与课堂教学就应该逐渐的融合到一起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这就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要求老师要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技术进行熟练地掌握,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