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好学 开拓视野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进入我国的家庭和学校。即使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以“CAI 教案 教材 黑板 粉笔”的新型授课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了教学领域。CAI(Computer AssistedInstruction)即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在整个教学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寓教于乐,乐而好学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剪辑等多媒体手段,化复杂为简单,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见为可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声象兼备,既直观又主动,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是十分有助于教学的。如在《沁园春·雪》的课件中,我从光盘里截取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插入课件中,又运用PhotoShop软件制作了一个具有舞台效果的画面作为整个课件的背景,在背景里添加了一些简单的动画。课件中还编辑了从网上下载的毛泽东诗词唱段……用到教学中后,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真实感性,轻松自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感受,开阔了他们的艺术视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以男高音歌唱家所唱的《沁园春·雪》作为背景音乐结束了整个教学,效果奇佳。
  
  开阔视野,提高时效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知识世界的广博和丰厚,还要向学生揭示知识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加以组织。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实现这一目的。
  如何尽可能利用有限的45分钟。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同时体现知识的丰富性,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它无比优越的特性。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里的搜索引擎和其它专业性网站搜寻到书本上没有列出的各类相关的、不同的材料(文学作品、时代作家及其生平等等);其次,现成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既可通过扫描仪扫描到电脑中,也可在实物投影仪上直接反映;再次,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现成的多媒体光盘,如正普软件、洪恩软件……制作都非常精良,操作简便,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如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课,对于这么—位伟大的文学家,这么一篇伟大的文学作品,课文仅简单给出了出处。为使学生有一个更深的印象,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了作者的简介、三大名楼图片等,这些大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有效强化了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由于多媒体技术有丰富的表现力,在文学作品欣赏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穿插,既可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整体,又能欣赏局部细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配合下,边讲解边欣赏。这比教师对着书本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示范要清楚直观得多。如,以前在《岳阳楼记》教学中,学生对文中景色描写只有一种粗浅的判断,因此无法真正深入体会作家的意图,无法理解文章的意境,记忆就有困难,教师要花大量事件应对这种现象。弄得疲惫不堪,学生也难以接受。自从有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在课前做好准备,发挥因特网的优势,从因特网上下载相关内容的“风景”画面,做成动画导人课件中。随着课文讲解的深入,课件一步步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做到循序渐进、思路清晰,给学生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网络资讯,服务学习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长期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计算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会取得更好的学习积累效果。
  另外,教师单靠个人的力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件制作上,是不必要的。这时,“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以与别的学校的语文教师联手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互通有无。做好的课件最好不要打包,因为未经打包的课件还可以根据每个老师的需要、教学风格,做出适当的修改。也可以通过学科工具平台和教育软件,通过电子信息设备系统,拿到优秀的教案,供教师参考。从而节省出大量的重复劳动时间。可以用于学生的辅导上,教师更好充当“组织者”角色。
  在教育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时代,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教学手段的丰富性、生动性,必将使其在语文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谁更早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谁就将走在教育的前列。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以接受、记忆为主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如果不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必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   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将“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当前的课堂,是我们要寻找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
《可能性》一课是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可能性”内容基础上的深化。本课中,要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如何用好、用透“抛硬币”的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定量”的关键最。  聂鹏老师在《可能性》一课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载体,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掷硬币、掷骰子、猜拳、玩转盘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公平性,体验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特
编者按:在通往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路上,数字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智能和廉价化的趋势,计算机不再是连接网络的唯一设备,更多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进入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更易于操作,并极具互动性的应用手段融入到教育领域——触摸,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低龄化,将一个个“数字原住民”推上舞台闪亮登场。这也使我们开始给予学前教育信息化领域更多的关注,于是我们发现,在与我们同行的人中,很多已经坚持了数十
●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信息教材《计算机小画家》第8课《彩色橡皮》。“彩色橡皮”工具是画图基本工具中的一个。考虑到对图像色彩的处理,一个封闭的区域可以直接用“颜色填充”工具完成,因此在制作素材时特意将需要擦除的色彩制作得零散、不易使用“颜色填充”工具,从而引出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修改图像的工具,运用“彩色橡皮”工具可以实现快速擦除图像的效果。  ●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
什么是电子书包?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对此说法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十年前,我们就开始了对电子书包的探索;说陌生,是因为到现在,电子书包还只是少数实验学校的实验项目,我们对其只能是远观其形,遥听其音。  2011年4月末,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对学校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愈加深远。其中,案例教学在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视角出发,分析一般教学案例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区别,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对信息化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及呈现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案例;呈现方式    教学案例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学习,一方面促使自己更深刻地认识教学工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不仅能够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能够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符合个性教育的方向。  当前高中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任务难度太大,学生无话可说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由此可见任务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
冒泡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冒泡排序算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相对于Excel、FrontPage、QQ之类的软件,算法在学生眼里是抽象而高深的,因此,缺乏学习的热情。而浙教版的教材特别强调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算法失去兴趣,甚至反感。那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算法是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核心内容?如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教研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它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大大拓展了教研空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生命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源共事,省资减力促学习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园内资源共享  校园网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科研究的有力阵地,我们充分放大校园网的学习、实践、交流功能。一是加强园本课程的网络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的
深圳市西乡中学创办于1969年,是隶属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办事处的公立普通完全中学。办学38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文化兴校”和“科研强校”两大战略,坚持走师生双向成功与成才的道路,形成了严谨、进取的良好校风,办学效益彰显,办学质量跻于深圳市前列。学校1995年9月被评为区一级学校;1997年8月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