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带动大课堂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的历史起源、发展构想历来便是人们在时光中追溯不休的话题,生物学科是一门关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平衡的重要学科,实验是我们了解生物知识、探索生命奥秘的钥匙。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生物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思维创新等能力,以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将从“视频展示和动手实验相结合,訓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水平”“引导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两部分入手,就小实验带动大课堂——高中生物实验新解展开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二生物;小实验教学;兴趣激发
  生物知识的奥秘以生物实验、科学理论等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像一座深奥的矿藏,待人们去细细挖掘,生物是一门与实验紧密结合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结合教学发展规划和目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知识,是生物教师应当慎重思考的话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针对“小实验带动大课堂——高中生物实验新解”这一话题进行探究,希望笔者的拙见能够引起众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一、 视频展示和动手实验相结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水平
  视频展示打破了传统的口述教学与黑板教学课堂形式,借助多媒体设施和视频教学的力量,针对课本上的生物实验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有效性、层次性的教学。而将教师视频展示和学生动手实验教学相结合,相对于传统生物实验教学而言,更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趣味性、多变性、生活性的生物实验视频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观察和操作,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操作技能。例如,在教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检测待测样品是否含有淀粉的具体实验过程。随后笔者请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挑选了两名学生描述自己在观察视频时得出的具体现象和结论。学生A回答实验现象:两个装有待测组织样液2mL的试管,分别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滴入两滴碘液后,其中一个试管液体变成变蓝,另一呈现无色状态。学生B表述实验的结论:“反应液呈现蓝色,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淀粉,无色者表明其不含淀粉。”借由此,笔者请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自行进行实验操作,因为有了以上观察实验探寻原理、生物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后续实验操作中很容易便能完成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任务。可见视频展示和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生物省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水平。
  二、 引导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
  教学期间学生接触到的实验类型较为简单,但是真正的科研性、社会性生物实验其实种类繁多、操作过程复杂且体系庞大,凭借个人之力难以完成,这个时候就需要众位生物研究人员进行有序地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故而在高中教学期间教师便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据整理能力,这在生物实验操作教学中较为容易实现。例如,在教授“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相关生物实验知识时,笔者便请学生以前后桌为范围分成了十五个实验小组,每组有三个实验人员,具体分工如下:一人进行试验操作利用高倍镜来观察细胞的结构;一人讲解实验过程并复述实验现象;一人记录并汇总相关实验数据。在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时,笔者首先个人为学生演示了实验过程,并简述了相关实验原理以及植物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内的水分会流失,质壁分离。在此基础上笔者请学生按照分分工模式进行组内合作,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当然组内三人负责的实验任务部分可以交换,所以笔者请每组成员进行了三次实验操作,以便每位学生都能以不同的角度完整体验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加强交流合作以纠正错误的操作步骤更快得出结论。另外,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课堂上的小实验,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寻生物实验的奥秘学会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布置简单易操作的课下生物实验任务,在教授“营养物质是树皮内的筛管输导”的知识时,笔者便请学生自行种植两盆盆栽,如常青藤这类好栽培且易种活的植物,请学生将其中一盆的树皮切割下一块,另一盆树保持完好,以此实现对照试验观察并记录两棵树的生长情况,探析缺少树皮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此举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观察和数据整理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优化实验教学,利用生物小实验引导学生揭示其中蕴含的生物奥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田秋云,徐建国,胡青平.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76-77.
  [2]郝琦蕾,李妙娜.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6):30-34.
  作者简介:
  成娟,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已经被深入到各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去。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所提出来的,它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任务中积极探索,在探索中主动学习。本文笔者基于此,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对其在课堂上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信息技术;中职  
摘 要:对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我们总觉得对话课语言点多而且分散,不知该如何处理那么多的单词和词汇,如何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运用的能力。有时把对话课上成了翻译课,有时把对话课上成了背诵课,总之费时低效。英语对话课到底如何处理?是我们很多老师一直的困惑和难点,怎样才能上好这样的课,怎样才能让这样的对话课生动而又充满活力,呈现出我们老师乐于去教,学生乐于去学习的这样一个课堂。  关键词:英语;分散;老师;
摘 要:对话语篇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追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本学习中,提问与追问更是小学英语教师发起和维持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英语思维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对话语篇教学;提问与追问;思维学习  本文主要是对有效提问与追问在小学英语对话语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 聚焦文本,整体设计教学,创
摘 要: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更多的是公式的运用与变形。这一阶段,既是对小学数学基础的夯实,也是对高中数学的铺垫。但在这阶段,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知识吸收的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因此,教师应注重于如何去解决这类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以“问题”引领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引领;应用;要
摘 要:品德课难上,已成为许多品德教师共同的心声。以前我们觉得教材提供的内容过少,很难上;可是现在,特别是公开课上,我们往往感觉课堂容量很大,教师安排的内容过多。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该怎么取舍,如何深挖,成为难中之难。本文笔者将结合案例,从“独具慧眼选准点,以点铺面小见大”这个方面来聊聊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多源素材;合理利用  品德课难上,是几乎所有上过品德研讨课老师共同的
摘 要:物理學是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的是物质的运行现象以及规律,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以实验为学习物理的基础,其结论是经实验所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说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学的表达是以数学语言作为基础的。本文主要通过以《超重与失重》为例,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尝试,为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创新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探究;高中物理教学;超重与失重  一、 引言  科学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它贯穿于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们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够着眼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制定出高效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能够有效接收到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不断丰富和教学难度的不
摘 要:新课标倡导“地理生活化教学”,让地理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带着生活的理念去学习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现实的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此篇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其次分析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进
摘 要: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想提高高中语文文化渗透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巩固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常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渗透;教学目标  文化常识涉及范围广,内容较为庞杂。这种知识既见于原文之中,也有隐藏在相关注解里,这些都属于在原文知识点基
摘 要:托马斯·阿奎那在改造古希腊哲学中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从本质在逻辑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层面的构成,展现了本质学说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利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书试图以本质学说为出发点,阐释托马斯·阿奎那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这一观念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本质学说;人的本质  托马斯·阿奎那在异教思想纷纷涌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新的研究方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