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生物学报2016年第25卷第6期 目录
【出 处】
:
激光生物学报
【发表日期】
:
2016年25期
其他文献
采用主动式脉冲红外热波技术检测瓷绝缘子内部缺陷,两个高能脉冲闪光灯用于瞬时加热被测瓷绝缘子表面,绝缘子表面吸热而升温,热量由表面向内部传导,从而引起表面温度的降低,计算机控制红外热像仪采集和记录绝缘子表面降温过程。通过研究热波一维热传导理论模型,建立了针对内部气孔缺陷的一阶相对热对比度理论公式并模拟其理论曲线,结合对实验热波降温数据序列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了瓷绝缘子夹杂和内部气孔的检测。并分析和讨论了瓷绝缘子内部气孔和夹杂缺陷的一阶微分热图在时序上的区别。结果表明脉冲红外热波技术能用于瓷绝缘子内部缺陷检测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is an important photophysical mechanism which finds many applications in biophotonics, particularly in biological sensing and imaging. It is well known, there are two major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efficienc
利用复源点方法将厄米-高斯光束展开为球矢量波函数的形式。基于广义洛伦兹米氏理论,应用手征介质球与自由空间分界面处电磁场切向连续的边界条件以及球矢量波函数的正交性,得到手征介质球远区散射场展开系数。研究了厄米-高斯光束对手征介质球的散射特性。数值计算了厄米-高斯光束对手征介质球的远区散射场分布,分析了波束模式、手征参数和手征球尺寸等对散射特性的影响。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系统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笔,提出了基于该光笔的匹配算法。由于光笔在测量时可以出现任何姿态,必须对两摄像机像面上所成图像中的8个发光点进行匹配,才能代入摄像机模型计算出8个发光点在左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通过建立8个共面发光点所在的平面坐标系与左摄像机坐标系的线性关系求得测头中心的三维坐标。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5 m范围内的空间长度测量精度达到0.159 mm,基本满足大尺
一种高强度等离子体弧泵浦源使简单的晶体激光器产生40瓦的连续输出。将高强度等离子体弧作为泵浦源后,掺钕钇钼石榴石晶体的功率输出就大大增加。由于钇铝石榴石晶体的泵浦阈値低,所以很适合于连续应用,但由于所使用的高功率泵浦源的强度较低,故不能产生高功率输出。通常的高功率碳弧灯产生的发光强度为2,000瓦/单位立体角/平方厘米,而等离子体弧产生的发光强度为7,200瓦/立体角/平方厘米。
期刊
制备了两种基于锰酸盐氧化物异质结LaxCa1-xMnO3/Si(x=0.67和0.40)的激光探测器,并分别研究了在532 nm和1064 nm激光辐照下,两种异质结探测器的光生伏特效应。在532 nm激光辐照下,具有较好整流特性的异质结产生的光生伏特电压也较大。在激光打开和关闭时,都观测到了异质结光伏信号的瞬态响应峰值,且该峰值随斩波频率不断增大并在频率较大时趋于饱和。在1064 nm激光打开和关闭时,异质结光伏信号的瞬态响应具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双峰的出现是光电效应与热电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于双折射效应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椭圆纤芯光子晶体光纤(PCF)偏振分束器,通过在每个纤芯处引入一对大空气孔和一对小空气孔来构成椭圆纤芯。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EM)和半矢量光束传播法数值模拟偏振分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工作波长1.55 μm处,光纤长度为544 μm时,X、Y方向偏振光可实现分离,且消光比达到-43.75 dB,消光比小于-10 dB的带宽为80 nm。这为设计具有高消光比和极短长度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
在光学扫描和光电检测系统中,为了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光束平移的目的,对由双五棱镜构成的光束平移系统进行精度分析,并利用自准直法对系统的平行性精度进行测试。其组件中两个五棱镜摆放位置相对于理论位置存在误差,导致系统中出射光与入射光不平行,利用自准直法对系统进行光学装调,以保证出射光与入射光的平行性。但该平移组件在工作时通过转动副绕入射光轴旋转,系统会相对于某一机械轴产生转动误差,导致双五棱镜系统坐标转换矩阵发生变化,出射光与入射光不再平行。通过分析五棱镜的方位误差和系统整体的转动误差与系统误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