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例贲门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r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768例贲门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贲门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淋巴结转移率=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例数/清扫淋巴结患者例数;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结果

768例患者中男599例,女169例,平均年龄61(28~85)岁。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2010年第7版胃癌分期标准划分肿瘤分期,N0期256例,N1期171例,N2期181例,N3期160例;T1期18例,T2期30例,T3期9例,T4期711例。Borrmann分型Ⅰ型61例,Ⅱ型306例,Ⅲ型358例,Ⅳ型43例。肿瘤组织学类型为腺癌738例,印戒细胞癌30例。768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9 183枚,平均12(0~57)枚/例,510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6.4%(510/768)。淋巴结转移总数为2 889枚,淋巴结转移度为31.5%(2 889/9 183),其中腹腔清扫淋巴结8 24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62.9%(483/768),淋巴结转移度为33.5%(2 759/8 246);胸腔清扫淋巴结937枚,淋巴结转移率为7.4%(57/768),淋巴结转移度为13.9%(130/937)。淋巴结转移率最高的部位包括贲门周围(贲门左:38.8%,贲门右:39.9%)、胃小弯(41.9%)、胃左动脉旁(46.0%)及胰腺后(38.5%)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数目≥12枚患者361例,<12枚患者40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数与本组贲门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Borrmann分型Ⅰ、Ⅱ、Ⅲ和Ⅳ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7%(34/61)、62.7%(192/306)、73.7%(264/358)和51.2%(2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115,P = 0.000);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T3和T4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8、30.0%(9/30)、9/9和69.5%(49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971,P = 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12枚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9.5%(287/361),高于<12枚患者(55.3%,225/407;χ2 = 50.496,P = 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较高(OR = 2.326,95%CI:1.758~3.078,P = 0.000)和淋巴结清扫数≥12枚(OR = 2.998,95%CI:2.142~4.195,P = 0.000)是影响贲门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以腹腔贲门周围、胃小弯、胃左动脉旁及胰腺后淋巴转移为主。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CCL21对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CCL21高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应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CCL21低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与迁移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及成球实验等一系列体外实验,探讨CCL2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干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证实,CCL21慢病毒感染和小干扰RNA脂质体转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在老年胃癌患者中行D2及D1术后的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患者及方法:共103名≥80岁的行根治性切除的老年胃癌患者,根据其淋巴结清扫情况分入了D1组或D2组,回顾分析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总体生存。试验结果:两组在短期术后疗效方面并无差异,包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生存分析中,D2淋巴结清扫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即使在针对指南要求行D2淋巴结清扫的进展期胃癌病例,结论也类似。在多因
期刊
目的探讨亚甲蓝动脉灌注应用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于直肠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资料,试验组(TME术中行亚甲蓝动脉灌注)58例,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中位淋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LAR)术后早期腹泻及排粪量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1例直肠癌LAR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腹泻定义为术后7 d内出现过至少1次50 ml以上的水样粪便或排粪次数4次/d;术后早期排粪量定义为术后3 d内经肛管收集的水样粪便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腹泻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
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过减轻胃肠手术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来缩短术后康复进程。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在ERAS中的应用包括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对营养不良者进行术前营养治疗;手术当天禁食固体食物和透明液体的时间分别缩短至麻醉诱导前6 h和2 h;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可以改善患
目的研究发病年龄≤40岁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发病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La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