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聋校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研究也在深入,改革聋校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在教学前要备好课,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教学过程要适度,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和情感交流,要在对话交流中较好地把握动态生成和生成的解决。惟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聋校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30-02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笔者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详实而符合学情的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高效减负的目的。
  1.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教学大纲,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笔者在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经收集材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何谓“三余”、“三味”。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宴席),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这样的挖掘课文内涵,既让学生从“三余”中珍惜时光,从“三味”中体会到读书如品美味佳肴一般,余味无穷;又使课文增加了无限的趣味。
  2.备学生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好环,学习方法的优劣,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各不相同,因此教者要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地反馈弄清哪些地方是学生的共性问题,哪些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教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自如地驾驭教材、课堂、学生。
  3.备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二、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是提高课文课堂效率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对于分析、理解课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文体阅读法
  文体阅读法要求教者在进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教学时,应先向学生介绍这种文体的常识,以便在閱读时用来指导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这些常识是学生的阅读中必备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高。
  1.圈点批画法
  教者应提倡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对阅读课文的要求、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时,应采用这个方法。“圈点画”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捕捉有用的信息,为解决问题而快速作出反应,寻找答案,不至于读后抓不住重点,前读后忘,从而提高了课堂阅读效率。
  2.略读、精读、跳读法
  略读、精读、跳读是是语文课堂上阅读常用的方法。略读这种方法适应于课堂上对于长篇课文进行快速扫描式的阅读,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精读是对于课文进行咬文嚼字,仔细琢磨词语,品味重点语句,研讨写作技巧,获得课文较为全面的知识内容,所谓“十目一行”。跳读法这种方法好处在于,既捕捉了阅读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寻找“文眼”法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是一篇文章最能体现中心的句子。若学生在阅读时能准确地抓住这些“文眼”性的语句,前后联系,展开深思,就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的中心和艺术特点。如《谈骨气》一文中的“文眼”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4.寻找重点句、段法
  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是指在文章结构上巨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些语段。分析课文若抓住这些重点语句,既可以提纲挈领的去分析课文,又可以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或几段,从而让学生从这些语段中掌握文章的结构组成,为阅读课文节省了时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历的书塾。也许是因而为……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分析这篇课文若抓住这一个启下承上句,迅速将课文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再接着下去,对前后两部分进行条分缕析,这样节省了时间。
  三、教学过程要适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做任何事总要有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过程的实施要适而有度,主要是课堂的密度、教学的梯度、教学的适度。
  1.课堂的密度
  所谓课堂的密度是指对一节课利用率和教师讲课、学生自学而言。课堂上教者要合理分配教师讲、学生练的时间,尽量做到安排有序、有趣。学生学习的时间应多于教师讲的时间,教师讲应抓重点、难点,不必面面俱到。
  2.教学的梯度
  教学课堂最忌平铺直叙。教学问题设计应从小到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旧带新,并有一定的梯度,从而学生不因问题太易太难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适度
  教学适度,一方面应力求达到教学要求,照顾多数学生的水平;另一方面课堂速度要快慢适度,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差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会学习。
  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课堂上应及时与学生勾通。每节课应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他们的成绩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应容忍学生的错误发生,在学习中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时,应及时启发,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心换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教师的热情。学习过程中,师生应相互尊重,化解师生间的矛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者就充分享受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提问题的技巧的方法,注意一个问题的多样性,问题应难易适中。对于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教师不一定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有效的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依赖教师高质量的解读文本,还需备课中“吃透两头”,还需教学目标和过程的定位精准,更需师生的共同研读和酣畅淋漓的情感交流,积极地开展阅读实践,回归语文学科的本真。如此一来,课堂就会让学生心窗更明净,视界更开阔,天空更高远,未来更可期待!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
  作者简介
  何玉平(1972-),女,河北保定人,本科,中教一级,从事于语文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在一体化激光位移传感器系统中,激光发射部分是保持整个系统稳定性和精度的基础。为解决激光投射光斑在CCD上所采集到的数据不理想问题:投影光斑能量不集中,光斑宽度过大且有
对于蒸汽、空气在大气中的喷注噪声产生机理国内外学者已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已基本掌握了噪声的产生规律,由此制造出的各种消声器在实际中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利用二阶统计量(不同时延相关矩阵)的非平稳性和信号时序结构特征,能简单估计出线性瞬时混合的盲源信号。但随时延τ增大,仅利用某一个时延协方差均衡化,忽略了信号的时间变化
护患关系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相互影响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护士与病人之间互动的双向过程,它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而发生,其感染的类型与特点随医院的发展而变迁.近年来,随着胃肠镜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经内镜传播的疾病时有发生.在临
为了深化"大检修"体系建设,解决变电设备数量日益增长与运维人员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结合目前"大检修"体系建设的管理要求,突破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立足变电运维专业实际情况
在水闸建设过程中,要针对相关的加固除险模式展开分析,进行水闸的有效处理。该文就施工环节及其设计环节展开剖析,就防潮闸的相关病险预防问题展开研究,确保新老混凝土的有效连接
针对高速列车的振动问题,通过线路模态试验进行车体结构模态参数研究,采用LMStest.lab振动噪声测试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后处理。基于环境激励模态试验方法及模态参数识别理论
【摘 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洋思中学成功实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理念的关键。该策略较好地处理了减负与增效、培优与补差、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小学语文課堂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语文课堂;先学后教;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