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进“补”规模化、常态化,是福还是祸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说放了寒假,可是有太多学生因为要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而高兴不起来。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寒假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上课而已。有学生“吐槽”说:“比起放假,我更喜欢在学校里,至少还可以跟熟悉的小伙伴在一起。”
  当下,课外补习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标配,甚至有很多家长认为,不报班、不补课就是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而且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补课班层出不穷,补课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补课鄙视链”。从线上网课、线下大班课到线上或线下小班课,再到家长私下攒班请在校名师补课、一对一辅導,等等。补课费用也从每节课50元到500元不等,毕业班学生的补课费用甚至还会更高。
  按照常理,有缺才需要补,对学生来说,进“补”不该是常态,应是“有时补有时不补”,更不该是全体学生都进“补”,而应是“个别补”“少数补”。而现在,我们却是“全时补”“集体补”,谁家孩子如果双休日、假期不补课,反倒成了另类。
  教育减负之下,“补课风”却愈演愈烈,背后有哪些原因?对中小学生而言,无休止的补课究竟是福还是祸?如何将家长拉出“因焦虑而跟风,为补习而补习”的心理困境?应该怎样理性看待补课现象,比补课更重要的是什么?本期专题报道聚焦上述问题,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心声,也请老师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建言献策,以期引发社会对课外补习的关注和反思,使之从盲目走向理性。
其他文献
新课改理念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不仅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应当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所以,在实际中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应调整传统的管理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凸显管理的艺术性,提高管理的效果。  一、细心关爱学生,倾注人文关怀  班主任的管理对象是具有不同家庭生活背景和学习经验的学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针对
【摘要】教育是时代衍生的产物,与时代相分离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当主动地打造新劳动教育形式,从创新活动、安排活动小组、强化家长参与、体验农耕快乐、注重劳动反思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新劳动教育之中体验道德情操的具体内涵,逐步完成对高尚品格的内化。  【关键词】德育;新劳动教育;小学;趣味  新劳动教育并非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劳动教育,而是指与以往不同的劳动教
【摘要】文章通过真实的课堂实录剖析,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两种教学模式——“引导自学”型教学模式和“微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如何实践深度学习,让小学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比如趣味导入、引导自学、亲身经历、深度思考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双“模”;自育自学;亲身经历;深度思考  一、引言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趋势,两年多来,我校数学组教师以芜湖市教育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文化建设中的微
解放校长,这是来自基层学校的强烈呼声。  走进中小学校,曾听到无数的抱怨,管得太多,激励不足,保障不够,“学生真苦,教师真累,校长真难”。  全面放权,这是权威部门推出的改革新举。  高层回应关切,直击时弊,红头文件中明确下放办学人事财务三项自主权,着力夯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  然而,千呼万唤,一块含金的石头落下,却没有溅起想象中跳跃的水花。犹豫观望者有之,疑虑丛生者亦有之。  放权不易,落地何
餐点活动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餐点活动的质量影响着生活活动质量和教育的质量。目前,幼儿园餐点活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组织行为高控。教师为幼儿分餐,进餐过程中不断提醒、要求幼儿,幼儿处于“被动服从,听话跟着做”的状态,缺少选择权和自主性。二是盛放工具成人化。盛饭的菜盆、汤桶和汤勺比较大,幼儿够不着、抓握不稳。三是过度包办代替。分餐具、盛饭菜、收拾餐具、整理卫生等全部由教师完成,幼儿处于“被照顾、被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