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偏钛酸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来源 :印染助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以工业偏钛酸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均匀沉淀法制备中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如酸钛比、硫酸浓度、硫酸氧钛TiOSO4溶液质量浓度、尿素用量、煅烧温度等.结果表明:(1)偏钛酸的酸解条件是酸钛比为3,硫酸浓度为8.2mol/L,反应温度为100℃,溶解时间为1h;(2)在90℃下加入理论量3倍的尿素可以得到同等条件下粒径最小的纳米TiO2;(3)所得样品为锐钛型纳米TiO2,在850℃下煅烧时开始出现金红石型,当温度达到900℃日寸出现大量的金红石型,即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化的起始温度为850
其他文献
湖北理工学院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理念,其中的"二"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以生为主"和"以师为主"两个体系建设。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学状况的分析,对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探
目的:探讨两种单煎液的内在质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药材颗粒单煎液中主成分含量高于饮片单煎液.结论:药材
铜绿山古铜矿工业遗产作为中国古代手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历三千年而炉火不灭”,其高效、集约的可持续矿冶开发历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生产传统和身份认知。这种生产传统作为反
1938年4月1日,中国青年记者新闻学会(以下简称"青记")会刊《新闻记者》在武汉创刊("青记"的《新闻记者》与现在的《新闻记者》杂志没有关系)。而后,由于"青记"总会被查封,《新闻记者》在1941年1月出完最后一期后停刊。虽然《新闻记者》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贡献远不止民国时期的新闻业,为中国整个新闻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通过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对《新闻记者》的文稿进行研读,对《新闻记者
南阳人州泰,在曹魏政坛颇有影响,但陈寿《三国志》记载极简。文章依据相关史料,大体勾勒州泰仕宦履历,可知州泰深受司马懿赏识,不仅立功于新城擒孟达一役,更是司马氏在荆州的
媒体的渲染性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但在客观上产生了误导作用。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4批指导性案例,其中案例第66号引发多家媒体关注:明确一方
大学校园是知识和文明的集中之地,青年学生使用普通话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语言运用的态势。经调查发现,与师范生相比,非师范生学习普通话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普通话
2010年《农村大众》创刊60周年时,出了本报的新闻作品集,以示纪念。笔者翻看早期《农村大众》上刊登的新闻,发现基本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写作的。1953年9月1日该报一版上的一篇
文章对照《仙鉴》与史传文献,归纳《仙鉴》对史料的四种编纂方式,即在明确的史学意识下照搬史书、选择教内传承而对史料稍加增改、出于史载不详的遗憾而移植改造和增补虚构、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淮安日报社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报社的编辑记者走向基层一线,写出一篇篇“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作品。同时,锤炼了作风,锻炼了队伍